诗词大全

《临江仙(呈祖禹十六叔)》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临江仙(呈祖禹十六叔)》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尽说彭门新半刾,
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
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诗意:
这首诗是晁补之以《临江仙》为题,献给他的叔祖父祖禹十六。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祖禹十六的敬仰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朋友间的文字交流作为表达方式,表现了晁补之对祖禹十六的深情厚意。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赏析:

1. 尽说彭门新半刾:
"彭门"指的是彭城,这里用以指代家乡。"新半刾"表达了晁补之对家乡近况的询问和关心。

2. 昆吾剸玉如泥:
"昆吾"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之地,这里用以比喻祖禹十六的高尚品德和才华。"剸玉如泥"意味着祖禹十六的才华被埋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扬。

3. 功名余事不须为:
这句表达了晁补之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认为这些成就和荣誉并不重要。

4.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这句强调了晁补之将祖禹十六的才情表露于诗中,将他的性格和品味通过酒宴中的交流表达出来。

5. 好在阿咸同老也:
"阿咸"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用以指代祖禹十六。这句表达了晁补之对祖禹十六与自己年长相仿的情谊和亲近感。

6. 青云往岁心期:
"青云"指的是高官显贵的地位。这句表达了晁补之对祖禹十六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未来得到更高的官职和地位。

7. 千钟百首兴来时:
这句描述了祖禹十六在饮酒时对诗词的兴致高涨,能够写出许多佳作。

8.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伯伦"指的是晁补之自己的字,这里用以指代自己。"元亮"指的是祖禹十六的字,这里用以指代祖禹十六。这句表达了晁补之和祖禹十六共同欣赏诗词的情景,彼此都深深陶醉其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朋友间的书信形式表达了晁补之对祖禹十六的敬仰和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晁补之对祖禹十六才情和人格的赞赏。通过描绘诗人对祖禹十六的关切和期望,以及他们共同欣赏诗词的情景,这首诗词传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 《村居》

    独坐孤村日日风,土阶茅舍乱堆红。不知旧院深居地,凉叶幽花剩几丛。

  • 《句》

    卞子真赏季,庄生梦还怯。

  • 《敬赋大人竹林真隐之图》

    野草閒花竞赏音,萧然坐阅岁年深。当贞固日知高节,只静虚中见本心。何处乾坤无凤集,他时风雨有龙吟。向来七子皆充隐,不止山王累晋林。

  • 《感怀 其四》

    傍溪种篁竹,十年望成林。不图列货殖,愿布九夏阴。变化期为至,枝叶渐萧森。忽值桑田移,根苗竟沈沈。炙筠无事书,断节少赏音。东里已寂寞,空持岁寒心。

  • 《悼朝云诗(并引)》

    绍圣元年十一月,戏作《朝云诗》。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栖禅寺松林中东南,直大圣塔。予既铭其墓,且和前诗以自解。朝云始不识字,晚忽学书,粗有楷法。盖尝従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 《送襄锦二上人之鄞》

    春风湖上别,携手欲何之。细问重来日,那曾有定期。舟行江路水,锡挂海峰迟。若有东南使,相逢即寄诗。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