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忆秦娥(三之三)》

著春衫、玉鞭鞭马南城南。
南城南。
柔条芳草,留驻金衔。
粉娥采叶供新蚕。
蚕饥略许携纤纤。
携纤纤。
湔裙淇上,更待初三。

作者介绍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忆秦娥(三之三)》是宋代贺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著春衫、玉鞭鞭马南城南。南城南。
穿着轻薄的春装,手持玉鞭,驱驰在南城南的道路上。南城南。
柔条芳草,留驻金衔。粉娥采叶供新蚕。蚕饥略许携纤纤。携纤纤。
柔软的嫩枝上盛开着芳草,停留在马嚼之间。美丽的女子采摘叶子供养新蚕。蚕虽然有些饥饿,但仍然能稍稍依附于丝线之上。携带着丝线。
湔裙淇上,更待初三。
湿润的裙摆浸泡在淇水中,等待着初三的到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作者回忆起秦娥在南城南游玩的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动态,展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和谐融合。诗中的女子采摘叶子供养蚕,表现了人们对丝绸产业的重视和对蚕丝文化的热爱。最后一句表达了等待初三的期盼,可能与传统节日或某种重要时刻相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节奏展现了作者对南城南春日景色的回忆和情感。诗中运用了独特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著春衫、玉鞭、柔条芳草等,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情趣。

诗中出现的秦娥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代表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通过描绘秦娥的行动和场景,诗词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优美的春日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春天景色和人物的感慨和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增添了诗词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宋代文学中的佳作之一。

  • 《宿李主簿(一作刘员外)》

    独树倚亭新月入,城墙四面锁山多。去年今夜还来此,坐见西风袅鹊窠。

  • 《菩萨蛮(次刘郎中赏花韵)》

    朱帘乍卷层烟起。露华深浅初疑洗。困倚玉阑风。绮罗知几重。向人如有意。不醉何时醉。便得一枝红。犹胜两鬓空。

  • 《南阳道中》

    月斜孤馆傍村行,野店高低带古城。篱上晓花斋后落,井边秋叶社前生。饥乌索哺随雏叫,乳牸慵归望犊鸣。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侯耕。

  • 《释闷》

    燕目未归马未角,卞子抱玉无两脚。孤城食尽兵未却,度笮中怀挂一索。我辈於此酒宜酌,百岁千秋奈何乐。

  • 《怀寄彭城朋好十首之九寇十一》

    寇叔情何厚,邮筒数得书。前春应上冢,能访酒家无。

  • 《招弟辈饮次韵》

    浅量能消酒几杯,争如俗子厌人来。明朝定到梅山下,不管梅花开未开。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