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满湖村。
枫叶芦花共断魂。
好个霜天堪把盏,芳樽。
一榻凝尘空掩门。
此意与谁论。
独倚阑干看雁群。
篱下黄花开遍了,东君。
一向天涯信不闻。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南乡子》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月色满湖村。
枫叶芦花共断魂。
好个霜天堪把盏,芳樽。
一榻凝尘空掩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南方乡村的景象,夜晚月色明亮,照耀着整个湖村。枫叶和芦花在这美景下共同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感伤之情。诗人称赞了美丽的秋天,将之比喻为一杯美酒,邀请朋友一起共享。然而,诗人却孤独地躺在床上,门紧闭,与外界隔绝。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首句“月色满湖村”展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月光倾泻而下,照耀着整个乡村。接着,诗人用“枫叶芦花共断魂”一句,将景色与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他对美景的感动和心灵的震撼。
接下来的两句“好个霜天堪把盏,芳樽。一榻凝尘空掩门。”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称赞了美丽的秋天,将之比喻为一杯美酒,暗示他渴望与朋友共享美景和情感。然而,他却独自躺在床上,门紧闭,凝视着尘封的庭院,与外界隔绝。
最后两句“此意与谁论。独倚阑干看雁群。篱下黄花开遍了,东君。一向天涯信不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无法启齿。诗人独自倚在门框上,眺望天空中的雁群,思绪万千。篱笆下的黄花盛开,但东方的朋友却无法听到他的思念之声,无法了解他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充满了离愁别绪,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的热爱。
四阿有严,神既戾止。佃物虽们,洁诚惟已。有来振振,相我熙事。载酌陶匏,以成毖祀。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麦生宜配卧沙羊,鹅炙仍便碧酒香。陡觉今年好冬节,朝来红日为谁长。
金明驰道柳参天,投老重来听管弦。饱食太官还惜日,夕阳临水意茫然。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陕郡衙中寺,亭临翠霭閒。数声离岸舻,几点别州山。野客犹思住,江鸥亦忘还。隔墙歌舞地,喧静不相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