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秋声,年年向、初寒时节。
早又是、半天惊籁,满庭鸣叶。
几处捣残深院日,谁家敲落高楼月。
道声声、总是玉关情,情何切。
斗云起,偏激烈。
随风去,还幽咽。
正归鸿帘幕,栖鸦城阙。
闺阁幽人千里思,江湖旋客经年别。
当此时、寂寞倚阑干,成愁结。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满江红(咏砧声)》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咏砧声)
一派秋声,年年向、初寒时节。
早又是、半天惊籁,满庭鸣叶。
几处捣残深院日,谁家敲落高楼月。
道声声、总是玉关情,情何切。
斗云起,偏激烈。
随风去,还幽咽。
正归鸿帘幕,栖鸦城阙。
闺阁幽人千里思,江湖旋客经年别。
当此时、寂寞倚阑干,成愁结。
译文:
一片秋声,每年都在初寒的时节。
早晨又是一片惊人的声音,满园飘落的树叶在鸣叫。
几处深院传来残阳,不知是哪家的高楼上敲打的月光。
声音一阵阵,总是带着对乡关的思念,思念之情何其切。
云层翻腾,显得异常激烈。
随着风飘逝,依然幽咽。
正归途中的行旅,停歇在乌鸦停栖的城门。
闺阁中的孤寂人儿思念千里,江湖上的旅客经年离别。
在这个时刻,寂寞地倚在栏杆上,愁绪交织成结。
诗意和赏析:
《满江红(咏砧声)》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描述了秋天初寒时的景色和声音。诗中的“满江红”指的是满江的红叶,象征着秋天的美丽和寂寞。整首诗以描绘秋声为主线,通过描写鸣叶、敲落的高楼月、斗云翻腾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旅客经年离别的感伤之情。
诗中的“玉关情”指的是对乡关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作者对离乡的忧思与牵挂。而“栖鸦城阙”则描绘了停栖的乌鸦和寂寞的城门,凸显了诗人寂寞的心境。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和声音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类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旅途中漂泊和别离的感伤。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离别的痛苦的体验。整首诗以寂寞、愁绪为主旨,将诗人的情感与秋天的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共鸣。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惟直与气,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叶自繁。气言其形,直言其理。与生俱生,无彼无此。云何谓直,养此气耶。直果外来,气内出耶。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则以告子,以养外计。谓直养气,其差则同。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浪卷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