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
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
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
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
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
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
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
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金盏倒垂莲》是一首宋代晁端礼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金盏倒垂莲,流水漂花间。
我曾到阆苑,与友同游宴。
痛饮畅歌声,金杯倒垂,如莲花垂落。
未曾省悟短暂美好、美好的夜晚,
荒废了风月之间的三年时光。
别离之后空抱着瑶琴,谁会听到我弹奏的朱弦声。
风流的少年儒将,以威名震慑边境,
谈笑安然守卫边疆。
寄送我的新诗,何事将其归于乡野。
想起歌酒,情怀依然如旧,
后门的景象应该还是未改变。
此外别问升沉之事,让我们斗志昂扬地举杯。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晁端礼游历的经历和他内心的感受。诗人回忆起曾与朋友一起游览阆苑的美景,畅饮狂歌,金盏中的酒倒垂如莲花一般美丽。然而,他意识到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自己荒废了三年的风月时光。离别后,他孤独地抱着瑶琴,无人欣赏他的琴音。诗中还描绘了一个风流儒将,以其威名震慑边境,谈笑自若地守卫着边疆。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并希望将自己的新诗送回家乡。他回忆起过去的欢乐,情怀依然如旧,而家乡的景象应该还是一样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不问功名得失,只愿与众人共饮的豪情。
赏析:
《金盏倒垂莲》以流畅的词句描绘了诗人的游历经历和内心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盏倒垂莲花,形象地表达了美好时光的转瞬即逝。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的内心情感也贯穿其中,他孤独地抱着瑶琴,感叹无人欣赏他的音乐才华,表达了一种失落和孤独的情感。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风流少年儒将的描写,突出了自己内心的豪情和对简单幸福的追求。整首诗以流畅的节奏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晁端礼独特的诗人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情态云閒,身心月寒。鼻孔气出快,髑髅津沥乾。鳞龙游跃兮雨翻雷吼,鲲鹏变化兮海运风抟。
为齐臣子者,此日若无闻。独有王孙贾,能知慰倚门。
东望长安山复山,数峰还出两峰间。搅衣来即三年戌,引客聊为一日闲。身似暮云低更好,心如归鸟倦知还。圣朝倘得收遗物,叹息搔头鬓已斑。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选胜南郊结草堂,幽清绝似午桥庄。林鸠唤雨山光暝,畦稻舒花水气长。携酒秋清观纳稼,杖藜春晚看条桑。粢盛献享修祠罢,合族筵开乐未央。
珉玉玢幽,裹蹄精良。既刻厥文,亦铸之章。象德维河,至静而方。辅我光尧,万夺无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