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
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
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译文:送谢尊师离开南岳前往京城
曾经听到鹿鸣,逢世乱,因此披着羽服潜隐在衡阳。
经历了许多事情,隔绝了丹霄的繁荣,三十年过去了,我的两鬓已经有了霜。
未能将芝朮的精力用尽,风骚却始终没有激刚肠。
中朝朝廷尚有过去的知音,只可惜如今入了悠悠帝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齐己写给他的尊师谢尚的送别之作。诗中描绘了齐己隐居衡阳的生活,以及与尊师谢尚相识并共同修道的经历。
诗人首先提到了曾经听到的“鹿鸣”,这里可以理解为上苍的旨意,也可以理解为尊师的教诲,使得齐己心生追随之意。随后,齐己因为世乱而选择了隐居,在衡阳过上了隐士的生活,披着羽服,与尊师一同修道。
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十年,齐己一直未能达到心中的理想境界。他说自己的两鬓已经有了霜,可见他已经年事已高。他用“芝朮未甘销勇气”来形容自己仍未能将精力用尽,还有许多心血未能施展出来。虽然风骚依然存在,但却无法激发起当年的豪情壮志。
最后,齐己抱怨现在的朝廷里没有像以前那样能够相互理解、支持的知音了。虽然他将尊师谢尚视为至友,但对于整体的朝廷,他感到的是悠悠帝乡,与他的追求和理想有着巨大的距离。
整首诗词抒发了齐己对尊师、对修道理想的忠诚与努力,同时也对朝廷的朽敝和对自己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表达了不满之情。这首诗词显示出了齐己思想追求和自我价值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情感价值。
东山山下海潮通,一片江流出镜中。度岭拾薪歌稚子,和烟牧犊走村翁。千年桥锁高人迹,百丈岩垂烈女风。此去天台知几许,桃花深处失西东。
世故相逢各未闲,百年多在别离间。昨夜秋风今夜雨,不知何处入空山。
海上鱼盐聚,烟中鸡犬声。耕农叱牛去,醉叟策驴行。歛薄民差乐,烽消盗略平。悠然憩松下,我亦有幽情。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上头 一作:山头)行人归来石应语。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小雨清尘淡烟晚。官柳殢花待暖。君愁入伤阙眼。芳草绿、断云归雁。酒重斟,须再劝。今夕近、明朝乍远。到时暗花飞乱。千里断肠春不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