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帘听秋信,晚傍竹声归。
多故堪伤骨,孤峰好拂衣。
梧桐凋绿尽,菡萏堕红稀。
却恐吾形影,嫌心与口违。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惊秋》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褰帘听秋信,晚傍竹声归。
拉开帘幕倾听秋天的消息,晚上靠近竹林听归鸟的声音。
多故堪伤骨,孤峰好拂衣。
多事情的困扰令我感到痛苦,独立的峰峦是我喜欢拂拭衣袖的地方。
梧桐凋绿尽,菡萏堕红稀。
梧桐叶子黄了凋落一空,菡萏花儿凋谢变得稀少。
却恐吾形影,嫌心与口违。
我担心我自己的影子,担心我的心意与言辞不一致。
诗意和赏析:
《惊秋》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种种烦扰和困境的感受。诗中通过听秋天的消息、倾听竹声和拂拭衣袖等动作,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态。作者表达了他对多事之扰的痛苦之情,也表达了对秋天衰败的景象的感慨。最后两句“却恐吾形影,嫌心与口违”,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担忧,担忧自己的行为与言辞不能一致。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迷惘,激发读者对秋天的思考和共鸣。
总之,《惊秋》通过秋天的景象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生活的迷惘,展示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让读者产生共鸣。
不见高人祗自悲,每哦佳句望乌衣。浣花风月参谋去,采药溪山茂宰归。万里险艰头已白,半生功业梦还非。阿戎盍上青云路,奕世清门要发挥。
川阔悲无梁,蔼然沧波夕。天涯一飞鸟,日暮南徐客。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一水阻佳期,相望空脉脉。那堪岁芳尽,更使春梦积。故国胡尘飞,远山楚云隔。家人想何在,庭草为谁碧。惆怅空伤情,沧浪有馀迹。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
古称净琉璃,物现我常寂。胡为自争妍,照耀出痕迹。坐有求心客,骇目不忍看。愿息终岁劳,留作袖手安。
直合时偷暇,幽怀坐独哦。绿苔人迹少,黄叶雨声多。云结愁阴重,风传禁漏过。瑶图新嗣圣,玉寒久包戈。相府文书简,丰年气候和。还将凤池句,聊杂野人歌。
吏尘飞不到,官况尽凄凉。实货归周府,虚名属晋堂。日移槐影转,风细荔花香。若问公私事,閒蛙话最长。
漉酒不孤头上巾,醉来万事等浮尘。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仕晋何心更仕刘,知几闻早去来休。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睿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