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高无敌,腾腾话入燕。
无人知尔意,向我道非禅。
栗径穿蕃冢,狼声隔远烟。
槃山多道侣,应未有归年。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送僧入幽州》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一位僧人,诗中融入了关于禅修与归途的思考。
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士(僧人)高无敌,云云话加入燕。
没有人知道你的心意,却向我谈论非禅的事物。
穿过丛生的墓地小径,狼声在遥远的烟雾中分隔开来。
槃山有许多同伴,应该还没有返回的年头。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诗人贯休对僧人的送别和思考。他称呼这位僧人为“高士高无敌”,意味着僧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然而,在诗中僧人与诗人交谈的内容却并非关于禅修,而是诗人认为禅修以外的事物,这也许是因为诗人对禅修的理解有所不同,或者是诗人对僧人的认知有所偏差。诗人可能并不了解僧人的真实意图,而仅能从表面的言谈行为中窥见一些信息。
诗中描绘了穿过丛生的墓地小径,以及遥远的烟雾中传来的狼声,给诗中的场景增添了一种神秘和离奇的氛围。这些景象暗示着僧人进入了边陲或荒僻的地方,也让人感受到归途的孤独和坎坷。
最后两句“槃山多道侣,应未有归年”,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归途的担心。槃山是佛教文化中的一座重要山岳,有许多同门弟子聚集在那里修行。诗人认为,僧人可能还没有回到槃山,尚未结束自己的旅途。这句诗语带有未竟之事的遗憾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僧人和归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禅修、归途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僧人的旅途安全的祝愿。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禅修等人生追求的探索和思考。诗人把握人物和环境的微妙变化,以及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展示了贯休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悟。
南浦维舟访,东堂抵榻眠。後期犹指日,轻别遂终天。墨妙今初贵,诗名久己传。清风如未坠,诸子更翩翩。
昔仰苏仙迹,今瞻弄玉身。岳灵朝捧剑,飙驭夜朝真。笙鹤声常近,烟霞到处新。原言承道荫,秘语慰斯民。
贺家湖东剡溪曲,白塔幽林声断续。雪中兴尽酒船空,境高地胜何由俗。谁结禅居在上方,山房屈曲随山麓。个中非动亦非静,自有白云檐下宿。
江上胥山古木阴,祠堂气象亦萧森。江云不散忧君色,山月犹明死国心。迁史简编今断缺,吴人牲酒日肥深。鄙怀异代悲忠烈,一拜威灵泪满襟。
佳人鲁山下,日弄清汉波。促弦调宝瑟,哀思感人多。咬哇秦缶击,冷落吨客歌。知音良不易,如此粲者何。
滞舟推若泥,逆水去如还。已历三辰次,才行十里间。千斯吾命薄,独尔破天悭。所赖圣贤事,其初不厌艰。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