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行诸岳遍,象屣半无纲。
一法寻常说,此机仍未忘。
窗闲藤影老,衲厚瀑痕荒。
寄语迷津者,来兹问不妨。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诗词:《题大安寺通禅师院》
朝代:唐代
作者:贯休
应行诸岳遍,
象屣半无纲。
一法寻常说,
此机仍未忘。
窗闲藤影老,
衲厚瀑痕荒。
寄语迷津者,
来兹问不妨。
中文译文:
应该到各个山岳去行走,
脚印像屣鞋一样随意而无章法。
佛法讲述着常识的道理,
这种领悟仍然未曾忘记。
窗外藤蔓斜倚的影子已经老去,
僧袍上厚实的瀑布痕迹已经荒凉了。
寄语给迷失在迷津中的人们,
来到这里询问也没有关系。
诗意:
这首诗是贯休题写的大安寺通禅师院。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并借此寄语给迷失在困境中的人们。诗中突出了行走的重要性和领悟常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岁月荏苒的感慨。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展现出深邃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以自己的行走之路和佛法领悟来勉励那些迷失在人生迷津中的人们。通过窗外藤蔓老去的影子和僧袍上瀑布痕迹的衰减,诗人描绘了时间流逝和岁月荏苒的感慨。整首诗流畅优美,意蕴深远,反映了唐代文人宿命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为从吏隐招提宿,相望城中隔几尘。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
不妨行细输先手,自觉心粗愧撞头。局破腰间斧柯烂,洗清凡骨共仙游。
轧轧推危辙,听鸡独早行。风吹宿霭散,月照华山明。白首东西客,黄河昼夜清。相逢皆有事,唯我是闲情。
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陌花街。占春才子,容易托行媒。其奈风情债负,烟花部、不免差排。刘郎恨,桃花片片,随水染尘埃。风流,贤太守,能笼翠羽,宜醉金钗。且留取垂杨,掩映厅阶。直待朱轓去后,从伊便、窄袜弓鞋。知恩否,朝云暮雨,还向梦中来。
年来朋旧少,大半已雕零。人物如吾子,共谓上青冥。行年才五十,叹惜负平生。忆子初见我,我意已先倾。爱子器识远,伫子功业成。纵不登要路,亦必享遐龄。贰邑曾未久,早已闻政声。方将脱选调,荣养娱亲庭。天公亦何事,于此独无情。一旦弃我去,不复见仪形。痛伤风月夜,空对
忍寒搜句意何如。正因我、腹焦枯。茶灶火慵嘘。高阳侣、元非姓卢。佳章联叠,新醅寥落,飞梦绕兵厨。新酿取来无。要亲与、梅花饯途。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