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与雷居士,寻山道入闽。
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
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
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谿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递放之黔。天復中,入益州,王建礼遇之,署号禅月大师,或唿为得得来和尚,终于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岳集,吴融为序,极称之,后弟子昙域更名宝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谓宋睦州刻本多载他人诗,不足信,其说亦不知何据,胡存诗仅三卷,今编十二卷。 贯休,俗姓姜氏,字德隐,兰谿人。补诗二首。
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
师与雷居士,寻山道入闽。
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
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
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
中文译文:
送维摩禅师和雷处士入武夷山
维摩禅师和雷处士相伴,寻找上山的道路进入闽地。
禅师要将自己的印信交给武夷君,告别他们。
山崖上的仙人之棺出现裂痕,江边的毒草被分离开来。
将来再相寻的时候,不必苦苦追寻进入深云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维摩禅师和雷处士前往武夷山的情景,表达了对两人的祝福和留恋之情。
诗中的维摩禅师和雷处士是道教修行者,他们带着承载着自己身份的印信,前往武夷山。这里的“熊耳印”是指禅师和雷处士所佩戴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印章。在他们到达武夷山的时候,禅师将自己的印信交给了武夷君,象征着传承和交接。
诗中还描绘了山崖上的仙人之棺出现了裂痕,江边的毒草被分离开来。这些形象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禅师和雷处士追求修行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和转化,以及抛弃一些负面的东西。
最后两句诗以叙述的方式呈现了诗人的寄托和愿望。诗人希望将来能再次相见,不必陷入追寻的困境之中,而是可以轻松自在地在深云中相遇。
整首诗意充沛,用词简练,显露了唐代文人风雅的风格,表达了对禅师和处士的敬佩和留恋之情。
旭日高槐啼欲断,午风深竹弄还长。莫言绝域如天外,犹有莺声似省廊。
急雨颠风花信早。枝枝叶叶春俱到。何待小桃方悟道。休迷倒。出门无限青青草。根不覆藏尘亦扫。见精明树唯心造。试借疑情看白皂。回头讨。灵云笑杀玄沙老。
飒沓睢阳涘,浮游汉水隈。钱飞出井见,鹤引入琴哀。李陵赋诗罢,王乔曳舄来。何当归太液,翱集动成雷。
侠客重恩光,骏马饰金装。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騕褭青丝骑,娉婷红粉妆。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
小栏培土待重阳,雨洗金钱未肯忙。终藉九秋扶正色,谁能三嗅为清香。陶潜属意空诗好,胡广随缘却寿长。古昔风流无处问,碎花浮泛一尊黄。
苦恨红梅结子,生憎榆荚悠悠。解送十分春色,能添万斛新愁。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