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是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作者遭遇战乱逃难,心中无法安住的心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戚戚逢人问所之,
愁闷地询问所去何方,
东流相送向京畿。
向东流动的江水似乎与诗人一同向着京畿方向流去。
自甘逐客纫兰佩,
心甘情愿离开家乡的灿烂,像纯美的兰花。
不料平民著战衣。
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成了一个平民,穿上了战袍。
树带荒村春冷落,
树木包围着荒凉的村庄,春天的气息冷漠而萧条。
江澄霁色雾霏微。
江水清澈,雾气弥漫微薄。
时危道丧无才术,
在危难时期,道路失陷,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艺。
空手徘徊不忍归。
空空如也地徘徊在外,不忍心回去。
这首诗意充满了对于逼迫流亡的无奈和悲愁之情。诗人在经历战乱逃亡后,虽然心甘情愿地离开家乡,但却没有想到自己会沦为一个平民,丧失了已经熟悉的生活。村庄荒凉萧条,春天也不再温暖,江水清澈却又笼罩着薄雾。在这个时候,诗人感叹自己无才无术,无法为自己的家园做出什么贡献,只能空手徘徊着,不忍心回去。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写了诗人因战乱而逃亡的遭遇和内心的苦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自我心情的反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离失所的无助感。在优美的语言之下,蕴含了对人世间乱象的深思和对人性命运的思考。
小雨留春春未归,好花虽有恐行稀。劝君披取渔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
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
共我辞家似旅人,栽培莫怪倍殷勤。明年太昊城中色,来作齐安江上春。
丰凶不可问,疑入瘴乡春。高汉枯无润,刚风吹作尘。园林霜后色,樵牧雾中身。四望荒荒白,谁为洗日人。
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