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空城雀》

古城濛濛花覆水,昔日住人今住鬼。
野雀荒台遗子孙,千年饮啄枯桑根。
不随海燕柏梁去,应无玉环衔报恩。
近村红栗香压枝,嗷嗷黄口诉朝饥。
生来未见凤凰语,欲飞常怕蜘蛛丝。
断肠四隅天四绝,清泉绿蒿无恐疑。

作者介绍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作品评述

空城雀,花覆水,
昔日住人今住鬼。
野雀荒台遗子孙,
千年饮啄枯桑根。

古城被花朵所覆盖,昔日的人们如今变成了鬼魂。
野雀在废弃的台阶上留下了子孙后代,
它们飞翔了千年,啄食着已经干枯的桑树根。

不同于海燕和柏树的离去,
空城雀并不会带走珍贵的宝物作为感激之物。
近村的树上青红杂陈,
长满了杨梅,散发出香气,弯曲的枝条被压垮。

黄嘴的雀鸣声传达着朝鲜的饥饿。
它们对于凤凰的声音一无所知,
想要飞翔,却时常被蜘蛛丝所困扰。

四隅间存在着四个断肠的景观,
清泉涌出,绿草丛生,鲜活无虞。


中文译文:
古城被花朵所覆盖,
昔日的人们如今变成了鬼魂。
野雀在废弃的台阶上留下了子孙后代,
它们飞翔了千年,啄食着已经干枯的桑树根。

不同于海燕和柏树的离去,
空城雀并不会带走珍贵的宝物作为感激之物。
近村的树上青红杂陈,
长满了杨梅,散发出香气,弯曲的枝条被压垮。

黄嘴的雀鸣声传达着朝鲜的饥饿。
它们对于凤凰的声音一无所知,
想要飞翔,却时常被蜘蛛丝所困扰。

四隅间存在着四个断肠的景观,
清泉涌出,绿草丛生,鲜活无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城的荒凉景象,城市已经被荒芜覆盖,人们离去成了鬼魂。而唯一留下的野雀在废弃的地方生存,它们啄食干枯的桑树根,象征着生机的顽强和适应力。看似乌烟瘴气的城市,却有着一些美丽和生机的存在 - 靠近村庄的树上长满了杨梅,芬芳的杨梅弯曲的枝条压垮。

诗中黄嘴的雀鸣声传达着朝鲜的饥饿和追求,却因为没有听到凤凰的声音,而常常被蜘蛛丝所困扰。这暗示人们追求美好的同时,也会面临各种困扰和阻碍。

最后,诗人用"断肠四隅"的形象描述了这个荒凉城市中蕴含的美丽和无忧无虑的景象。清泉涌出,绿草丛生,给这个被遗弃的城市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整首诗以一种悲凉的方式表达了城市的荒凉与雀鸟的坚韧,以及生命的顽强和追求的艰辛。

  • 《杏花天》

    老来驹隙駸駸度。筭只合、狂歌醉舞。金杯到手君休诉。看著春光又暮。谁为倩、柳条系住。且莫遣、城笳催去。残红转眼无寻处。尽属蜂房燕户。

  • 《送宋伯潜宰高安》

    秋风日来谂,役车何时休。有鸣丘中琴,玉瓒怀黄流。此腰不可折,此笏未忍抽。亦入雁鹜行,而为稻粱谋。四海杨诚斋,吾道得自由。悠哉思万端,哿矣试一筹。风诗讫於豳,易象重以周。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七燕山》

    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中开哆箕毕,末路牵一线。却顾沙漠平,南来独飞雁。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上论召公奭,礼乐比姬旦。次称望诸君,术略亚狐管。子丹号无策,亦数游侠冠。割弃何人斯,腥臊久不澣。哀哉汉唐余,左衽今已半。玉帛非足云,子女

  • 《鹊桥仙(五月四日仲远浴儿)》

    去年七夕,今年五日,两见浴儿高会。乃翁种德已多年,看衮衮、公侯未艾。封胡羯末,综维缜绛,堪羡金鱼垂袋。丹砂白蜜不须涂,把续命、彩丝与带。

  • 《春日苦雨》

    桃花开时苦多雨,花似啼妆悄无语。桃花谢时雨更多,奈此轻红委地何。明年花似今年好,明年人胜今年老。是谁留得长少年,对此不须空懊慷。双飞燕子营新巢,舍后舍前穠绿交。长须但为酿曲米,春色尚余红药梢。

  • 《中秋陪张龙图晏射堂初夕阴酒行顿解喜而成咏》

    飞盖共徘徊,西园高宴开。秋云惜明月,留待庾公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