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景须教静者寻,清狂何必在山阴。
蜂穿窗纸尘侵砚,鸟斗庭花露滴琴。
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
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赠隐逸》
作者:韩偓
静景需教静者寻,
清狂何必在山阴。
蜂穿窗纸尘侵砚,
鸟斗庭花露滴琴。
莫笑乱离方解印,
犹胜颠蹶未抽簪。
筑金总得非名士,
况是无人解筑金。
中文译文:
赠送给隐居者
静谧的景色需要安静的人来寻找,
清凉的狂放何必只在山阴。
蜜蜂穿过窗纸,灰尘侵入砚台,
鸟儿在庭院的花间争斗,露水滴落在琴上。
不要嘲笑那些纷乱的离别才能解开印章,
比起颠沛流离而未脱却束缚的,也算是胜过。
要筑一座金山总是需要非凡的人才,
更何况在这个无人解筑金的时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给隐居者赠诗为背景,表达了对清净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纷乱世局的不满。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出作者对宁静与纷扰的思考。
第一句“静景需教静者寻”,表达了在平静的景色中,需要有心静如水的人去发现、欣赏。在喧嚣的世界中,要找到真正的宁静并非易事。
第二句“清狂何必在山阴”,表明清爽与狂放不一定只存在于偏僻山谷之中。作者认为,清狂之心应当具备于内心,而非依赖于外部环境,也就是说,在各种境况下都应当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蜜蜂穿过窗纸、灰尘侵入砚台和鸟儿在庭院的花间争斗、露水滴落在琴上,凸显了喧嚣和尘嚣的干扰。这些景象向读者展现了世界的纷乱和嘈杂,以及作者在追求宁静与自由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扰。
最后两句“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对于隐居者或者追求内心宁静者的误解与嘲笑。作者认为,纷乱离别的无序状态要比固守身份地位但内心波澜不兴的境地更有价值。最后一句呼应了前面的意境,表达了在当时世道动荡、无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真正的金山是需要有非凡才能和艺术家去筑建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清净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纷乱世局的不满和对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追求。它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对隐士的嘲讽表示不满,呼吁人们珍惜宁静和思想的自由。
眼明双白鹭,身隐一黄牛。玉辔章台陌,可怜供百忧。
白羽青丝手自持,双鞬锦领步兵随。几番欲到伊吾北,笑杀曹儿行路迷。
鸣驺如电马如雷,知是婆娑醉尉回。常日锦囊犹有句,况从三十六峰来。
决胜无遗策,辞天便请缨。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受命麒麟殿,参谋骠骑营。短箫催别酒,斜日驻前旌。义勇千夫敌,风沙万里行。几年丹阙下,侯印锡书生。
江南雪里花如玉。风流越样新装束。恰恰缕金裳。浓熏百和香。分明篱菊艳。却作妆梅面。无处奈君何。一枝春更多。
折筍肥梅飣坐,涎蜗斗蚁上梁。雨工莫贾余勇,留乖稻花半黄。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