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徐寇南逼感事献江南知己次韵》

酒阑离思浩无穷,西望维扬忆数公。
万里飘零身未了,一家知奖意曾同。
云横晋国尘应暗,路转吴江信不通。
今日便成卢子谅,满襟珠泪堕霜风。

作者介绍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徐寇南逼感事献江南知己次韵》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被徐寇南侵的时候,诗人深深思念朋友和家乡的情感。

原诗:
酒阑离思浩无穷,西望维扬忆数公。
万里飘零身未了,一家知奖意曾同。
云横晋国尘应暗,路转吴江信不通。
今日便成卢子谅,满襟珠泪堕霜风。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酒桌旁沮丧的心情无尽,眺望西方想起了多少前朋友。
千里飘零身心未尽,唯有知己能感同身受。
山云笼罩晋国的尘土也许显得昏暗,路途曲折吴江的音信不通。
如今成了卢子谅一样悲伤,眼中珍珠泪滴落在寒风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徐寇南侵之时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诗人坐在酒桌前,离思浩无穷,西望维扬的时候他想起了许多离故乡和朋友的人。他的身心在千里飘零的战乱中未能得到安宁,但他的知己却能理解并同情他的心情。

诗人提及了晋国和吴江,暗指了自己居住的地方。晋国指代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太原,吴江则指代现在的苏州。晋国的山云笼罩着尘土,意味着这个地方处于战乱的边缘,路途曲折,吴江的音信不通,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担忧。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悲伤和失落之情,他如今成了卢子谅一样悲伤,泪水像珍珠一样在寒风中滴落。卢子谅是唐朝末年知名的抗争者,他被宦官卢杞害死,成为后世的英雄人物。诗人以此来比喻自己的悲伤和无奈,表达了他对战乱和离别的痛苦。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战乱带来的困苦和离散,诗人表达了对和平和温暖的向往,以及对永远不变的友情的追忆。这首诗的音调凄凉,情感真挚,启示人们珍视和平、友情和家乡。

  • 《惜秋二首》

    诗到林头落叶时,眼前秋事已无几。何当领取秋容去,收拾诗囊带得归。

  • 《菜地》

    依然山泽一臞儒,幸有先畴与敝庐。闻说醉乡方弄印,不知堪拜小侯无。

  • 《次韵周公谨见寄》

    涪翁雪堂仙,分谊故不疎。投之孤芳篇,投之孤芳篇,托根岂云虚。报以蟠桃实,一尝千载余。洗髓嗫阆苑,

  • 《和潘豳老汉上属目》

    白云蒙山头,清川山下流。芳洲采香女,薄暮漾归丹。并蒂双荷叶,逢迎一障羞。持情不得语,大妇在高楼。

  • 《林附祖》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 《井泉》

    山溜碧泓澄,清甘归色味。傥逢张又新,应不落第二。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