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上鄂州韦尚书》

往岁先皇驭九州,侍臣才业最风流。
文穷典诰虽馀力,俗致雍熙尽密谋。
兰省换班青作绶,柏台前引绛为鞲。
都缘未负江山兴,开济生灵校一秋。

作者介绍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上鄂州韦尚书》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往岁先皇驭九州,
侍臣才业最风流。
文穷典诰虽馀力,
俗致雍熙尽密谋。
兰省换班青作绶,
柏台前引绛为鞲。
都缘未负江山兴,
开济生灵校一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鄂州官员韦尚书的赞颂和讴歌。诗人称颂韦尚书在过去的岁月中辅佐先皇驾驭九州,是朝廷中才华出众、最风流的侍臣。尽管文采穷尽,典章制度已经完备,但韦尚书仍然竭尽全力为百姓谋福祉、治理国家。他不仅在行政上有出色的才能,而且在俗务方面也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他调整官员轮班,使得青绶(指官职)更加优秀,他在柏台(指朝廷)前引领红色的鞲(指官帽),象征着他的高贵和荣耀。韦尚书之所以能够在政务上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他没有辜负国家的兴盛,努力开拓并造福人民,这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写就了韦尚书的政绩和才能,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为国家和百姓所做贡献的敬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驭九州"、"兰省换班青作绶"、"柏台前引绛为鞲"等,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韦尚书的卓越才干和高贵地位。诗人通过对韦尚书的赞美,也间接表达了自己对唐朝文治武功的赞赏和对社会繁荣稳定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娴熟的辞章和鲜明的形象描绘,展示了唐代官员在政务和俗务上的优秀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追求。

  • 《惜秋二首》

    诗到林头落叶时,眼前秋事已无几。何当领取秋容去,收拾诗囊带得归。

  • 《菜地》

    依然山泽一臞儒,幸有先畴与敝庐。闻说醉乡方弄印,不知堪拜小侯无。

  • 《次韵周公谨见寄》

    涪翁雪堂仙,分谊故不疎。投之孤芳篇,投之孤芳篇,托根岂云虚。报以蟠桃实,一尝千载余。洗髓嗫阆苑,

  • 《和潘豳老汉上属目》

    白云蒙山头,清川山下流。芳洲采香女,薄暮漾归丹。并蒂双荷叶,逢迎一障羞。持情不得语,大妇在高楼。

  • 《林附祖》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 《井泉》

    山溜碧泓澄,清甘归色味。傥逢张又新,应不落第二。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