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熔。
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

作者介绍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诗词:《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圣君宵旰望时雍,
丹诏西来雨露浓。
宣父道高休叹凤,
武侯才大本吟龙。
九州似鼎终须负,
万物为铜只待熔。
腊后春前更何事,
便看经度奏东封。

中文译文:
圣君夜夜期盼国事顺遂,
红色圣旨自西而来,带来了丰沛的雨露。
宣父道修高深,不再对飞凤感慨,
武侯才华卓越,原本就会发出龙吟。
九州大地像一个鼎炉,最终会胜任重任,
万物都将铸就成铜器,只等待熔炉的燃烧。
腊月结束春节到来,还有什么比此更重要的事情呢?
就等着经度官奏东封的消息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罗隐为送别李司空朝谒而作的。诗中以描绘政治盛况寄寓对君主的忠诚和期望之情。

首先,诗人表达了君主对国家政治的期盼和渴望。圣君日夜关注国家大事,希望国家兴旺繁荣,所以每天都期盼着国家事务的顺利进行,即便是在夜晚也对此困扰于心。

其次,诗人通过丹诏自西而来的描写,表达了君主对国家事务的重视和关怀。丹色代表君主的命令,诗中以丹诏自西而来,象征着君主亲自下旨,派遣使者带来指令,由此可以看出君主对国家政务的关注,希望带来国泰民安。

接着,诗中通过宣父和武侯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君主辅政有人的认可和期待。宣父是指宣父瑶,是古代贤臣,武侯指的是刘备刘备,刘备武侯诸葛亮的智谋超绝,有帮助君主治理国家的能力。作者用宣父代表忠诚辅政贤臣,用武侯代表聪明才华的大臣,表达他对君主依赖贤臣的期望和希望君主能寻找到有才能的辅佐之臣。

最后,诗句“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熔。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通过九州似鼎、万物为铜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盛的希望。九州指的是中国的大地,比喻着大地朝气蓬勃,如同一个能够承载重任的鼎炉;万物为铜则是表示一切事物都会变得坚固有力;腊后春前更何事,指的是在农历年末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没有比朝觐更重要的事情了;经度奏东封则是期待君主能够接受辅政之人的建议,采取相应的举措。

总之,这首诗中,罗隐通过对商朝的象征物鼎和铜器的比喻,表达了对君主政治智慧和国家繁荣的期待,并借用历史典故宣父和武侯的形象,表达了对君主辅佐之臣的需求,思念君主辅佐之人的忠诚之情。

  • 《风急落梅》

    梅花巳是不胜癯,无赖东风特地???。狼籍玉英浑不惜,强留嫣蔕与枯须。

  • 《登高凉山谒墓》

    云气拥松楸,佳城生意幽。扫残黄叶路,奠遍绿新篘。想像音容在,瞻衣涕泗流。东迁祷灵墓,端为护行舟。

  • 《初度》

    行止由来不自如,八年初度寓僧庐。半生閒逸云无定,两鬓萧骚雪尚疎。岂原身荣如卫鹤,只惭技拙类黔驴。今朝六十从头起,数到稀年更有余。

  • 《古梅》

    谁似西湖处士才,诗中篱落久尘埃。陆郎旧有梅花课,未见今年句子来。

  • 《偈颂二百零五首》

    妙存湛湛不为无,真照灵灵不为有。更向其间退步看,白云断处青山瘦。

  • 《句》

    三声鼓角云中见,一簇楼台海上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