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真侣昔曾逢,西岳今居第几峰。
峰顶他时教我认,相招须把碧芙蓉。
殷勤不为学烧金,道侣惟应识此心。
雪里千山访君易,微微鹿迹入深林。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歷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干宁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起,迁洛后,被诏入朝,以野耄丐归,朱全忠受禅,召为礼部尚书,不食而卒,图少有俊才,晚年避世栖遯,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先世别墅,泉石林亭,颇惬幽趣,日与名僧、高士游咏其中,有一鸣集三十卷,内诗十卷,今编诗三卷。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登咸通十年进士第,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卒,年七十二(据两《唐书》本传)。补诗一首。
《送道者二首》
洞天真侣昔曾逢,
西岳今居第几峰。
峰顶他时教我认,
相招须把碧芙蓉。
殷勤不为学烧金,
道侣惟应识此心。
雪里千山访君易,
微微鹿迹入深林。
中文译文:
真正的道侣曾经相逢过,
如今身在西岳的是第几座峰。
等到那时在峰顶,
一起指认那碧色的芙蓉花。
不为了学习而烧掉黄金,
真正的道侣应该了解这份心。
即使在雪地中,千山也能轻易地访问到你,
鹿的脚印轻轻地穿越深林。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真正的道侣的相会与别离的情景。诗人回忆起曾经与道侣在洞天相逢的时刻,思念着如今道侣居住在西岳的哪一座峰上。他希望在将来一起登上峰顶,指认那碧色的芙蓉花,象征着他们对道的追求。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的道侣的期望与理解。他认为真正的道侣不会为了追求学问而牺牲财富,而是应该理解他对道的执着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道侣的寻访之情,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中,他也愿意不畏艰险地寻找道侣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道侣的思念与期望,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情感来表达对真正的道侣的殷切思念。诗歌的意境清晰,感情真挚,通过对洞天、西岳、芙蓉花、雪地、千山和深林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道侣的深厚感情。整首诗情感真挚,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属于唐代诗歌中的山水之作。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