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国乡程算不回,病中衣锡遍浮埃。
如今汉地诸经本,自过流沙远背来。
空林衰病卧多时,白发从成数寸丝。
西行却过流沙日,枕上寥寥心独知。
《病僧二首》是唐代刘言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僧二首
竺国乡程算不回,
病中衣锡遍浮埃。
如今汉地诸经本,
自过流沙远背来。
空林衰病卧多时,
白发从成数寸丝。
西行却过流沙日,
枕上寥寥心独知。
中文译文:
两首病僧之一
竺国乡程已无法回,
病中衣锡尽覆满尘埃。
如今汉地的经典典籍,
都是我自身途经流沙背回。
空荒的林中,病榻躺卧多时,
白发已经连成数寸丝。
向西行走,穿越流沙的日子,
只有我一个人独自体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病重的僧人的心境和遭遇。首先,诗中提到竺国,可能指的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表达了僧人的乡愁和对远方的思念。然而,由于疾病的困扰,他无法回到故乡,只能在病榻上度过艰难的时光。
诗中提到病中的衣锡(僧人所穿的袈裟和钵),覆满了浮尘,暗示了僧人长期病榻的凄凉和孤寂。他身处汉地,但他自己亲自穿越流沙,把汉地的经典典籍背回来,显示了他对佛法的执着和对教义的传播的责任感。
在空荒的林中,病榻上的僧人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白发已经成为数寸长丝,显示出他年老病重的景象。然而,他仍然坚定地向西行进,越过流沙的日子,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艰难困境。在这段行程中,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的苦痛和孤寂。
整首诗通过描绘病榻上的僧人的困境和坚持,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对佛法的信仰和执着,以及对人生坎坷旅程的领悟。诗中的空旷寂寥和内心的孤独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同时也展现了刘言史对佛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不见督邮人,祗闻解印事。径花虽就荒,台月还留醉。赋罢清流诗,西畴春已至。
夜衔舟尾昼联樯,齐发都门到楚乡。我欲尘埃投衮衮,君方湖海去茫茫。伤心客路逢寒食,回首家园但夕阳。想见步兵应访问,仲容无复竹林狂。
我是延平旧史君,忍闻水沴欲销魂。人言辛酉溪流涨,更减今年丈二痕。
举国听桓子,呼天诔孔丘。可怜倚楹女,徒为鲁君忧。
芳樽到日恰清明,似与嘉辰默计程。拟助林园延胜赏,肯容桃李落繁英。老来官爵浑无味,閒里杯盘却有情。见说使车临岱麓,倘能相过共飞觥。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