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
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
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
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祕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歷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为五卷。
《律僧》是唐代张籍所作,描写了一位苦行僧人的生活。诗中的僧人苦行多年,身形清瘦,年纪最小。他一日只吃一顿斋食,讲佛法时从未有过打瞌睡。为了避免踩踏草地,他总是选择新的路径,即便如此,他也会小心地将路上的虫子重新放回水中。作者称他所宣扬的佛法是来自天竺(指印度),却有几人能真正领悟传达。
诗中表现了僧人苦行的坚持和克己精神。他不择艰辛,不求名利,只为了修行,这种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他以斋食为食,不过度养身,身形清瘦,也体现了他对食物的节制和修身养性的追求。他讲佛法时始终保持清醒,没有打瞌睡的情况,这表明他对佛法的虔诚和专注。他避免踏踏草地,将路上的虫子放回水中,体现了他对生灵的尊重和关怀,展示了他慈悲心和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态度。最后,作者提到他所宣扬的佛法来自天竺,传承不易,只有少数人真正能领悟。这句话暗示了佛法的深奥和僧人修行的难度,以及对真正悟道者的崇敬。
这首诗从苦行僧人的身体修行、精神追求和修身养性等方面展现了他的修行之道和佛法思想。同时,诗中的景物和细节描写也描绘出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整首诗结构简洁,选字精练,抒发了僧人的慈悲心、毅力和对佛法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敬佩和向往。
西风吹步上云衢,万竹深围一草庐。分付儿童勿轻剪,蜀溪风月正关渠。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祷旱何妨抵死求,分明在处有神湫。只消一念精诚格,立使风雷布九州。
灵鉴匪远,诚心肃祗。是孙是享,俎实孔时。礼行乐奏,肸乡是期。云车风马,神其燕娭。
人物风流世所推,操持议论每清奇。自量才位难牟弟,故乞馀年请代之。
净明斋宿近初庚,西蜀东吴一世英。行径九盘山荦确,流泉百折玉琮琤。频飞兕斝颜俱渥,细听犀谈座为倾。觞咏直多幽兴足,未应不饮似公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