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郡斋读经》

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
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华夷参吏事,巴汉混州图。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翳桑俄有绩,宿麦复盈租。
圆寂期超诣,凋残幸已苏。
解空囊不智,灭景谷何愚。
几日遵归辙,东菑殆欲芜。

作者介绍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羊士谔的籍贯考证

  河南洛阳是羊氏一处世居地。曹魏、西晋及北魏均于洛阳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尝居此。晋初羊祜更赐葬地于洛阳。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孙遂定居于此城。据《羊祉墓志》记载:北魏羊氏居宅建于洛阳城之徽文里。隋代羊玮、羊本等人卒后都归葬洛阳,说明当时羊族已多视洛阳为故乡。唐代诗人羊士谔,虽题署乡贯为“泰山”,但实居洛阳,他尝作有《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诗,其欲卜居之女几山,即去洛阳不远(今属河南宜阳)。根据江苏淮安《羊宗史志》的记载:洛阳羊氏的世居在“洛阳县东安乐乡”,淮安羊氏便系出于洛阳。除了汝、洛两支,南阳(今河南南阳)羊姓也颇有声名。

羊士谔的评价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作品评述

《郡斋读经》是唐代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壮龄非得用来做富贵之物,柔和的笔墨却误入儒家文化。
此时心境舒畅,自然与道相伴。
散文材料的清净是独立的美德,正直的觉悟绝非无用。
半段偈语就像莲花从水中生长,幽香弥漫满室。
消散阴暗的羞愧,讲授义理得到最纯粹的精髓。
行迹似乎是桃花源中的游客,身披竹编的符咒。
华夷之间涉足官吏之事,巴蜀和汉地的州县都掌握在手中。
草木倾心向往君子的品质,移风易俗忆及吝啬的人。
隐藏功绩的桑树突然获得了成就,积蓄的麦谷再次丰盈。
圆满的寂静期待超越,枯萎凋残的幸运已经苏醒。
解开空的袋子是愚蠢的行为,破坏景色的谷地是何其愚昧。
几日遵循回归的车辙,东菑的庄稼几乎要丛生荒芜了。

诗意和赏析:
《郡斋读经》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阅读经书的情景。首先,诗中表达了对年轻壮年人才不应该被用来追求富贵的思考。作者认为,柔和的笔墨应该属于儒家文化,而非被误用于功利之事。接着,诗人在读经时心境舒畅,与道相伴,体现了他对于读书修身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散材诚独善”和“正觉岂无徒”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的散文材料和正直觉悟的赞美。他认为散文材料的清净是一种独立的美德,正直的觉悟绝非无用。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学与道德的关系的思考。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的美好愿景。诗中描述了莲花的生长和桂花的香气弥漫,以及消散阴暗的羞愧和讲授义理得到纯粹精髓的情景。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新、纯洁和高尚的追求。

诗的最后部分,则以一种略带忧伤的语气展现了现实的冷酷。作者提及了华夷之间的官吏之事,以及草木向往君子品质和移风易俗忆及吝啬的人。这些描写既展现了社会和现实的一面,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于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郡斋读经》是唐代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壮龄不该被用于追求功名富贵,温和的笔墨误入儒家之门。
此时斋心得到闲暇,心境高远与道相伴。
散文材料的纯净是独善的,正直觉悟不会白费。
半段偈语如莲花出水,幽香满室桂花炉。
消除阴暗的羞愧,讲授义理获得至纯的精髓。
行踪像桃源中的游客,身着竹编符咒。
无论华夷参与官吏之事,巴蜀与汉地融合于州县之图。
低头草木怀念君子,回忆移风易俗的吝啬人。
隐藏的桑树突然有所成就,积蓄的麦谷再次富饶。
完美的安宁期待超越,凋落的幸运已经苏醒。
无谋地打开空的袋子,破坏景色的盆地多么愚蠢。
几日沿着归途,东菑即将荒芜。

诗意和赏析:
《郡斋读经》以清新雅致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郡斋中阅读经书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年轻人不应该用壮年时光追逐功名富贵的思考。作者认为,温和的笔墨应该属于儒家文化,而不应误用于功利之事。他坚持认为散文材料的纯净是一种独善的美德,正直觉悟绝不是无用功。这些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学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诗中描绘的莲花生长和桂花香气弥漫,以及消散阴暗羞愧和讲授义理的纯粹精髓,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美好愿景。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新、纯洁和高尚的追求。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带有一丝忧伤色彩,展现了现实的冷酷。作者提到了华夷之间的官吏事务,以及草木向往君子品质和回忆吝啬之人带来的风俗变迁。这些描写既展示了社会和现实的一面,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高尚和纯粹的追求。它呈现了一种对于修身、追求真理和美好人文的理想化情感。

  • 《江上晚过邻坞看花因忆南园旧游》

    去年看花在城郭,今年看花向村落。花开依旧自芳菲,客思居然成寂寞。乱后城南花已空,废园门锁鸟声中。翻怜此地春风在,映水穿篱发几丛。年时游伴俱何处,只有闲蜂随绕树。欲慰春愁无酒家,残香细雨空归去。

  • 《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缘识》

    大丈夫兮兼文武。君子能仁潜喜怒。强明非是尽周旋,满眼真如不自取。三春花卉正芬芳,发作痴迷我也狂。道德修来长不断,云从龙变解舒张。海浪无涯百川水,厚重高深难比擬。今古犹来世界宽,忻闻为善恶为耻。舟车有利便通津,斟量难事日其新。勿笑我心孜孜化,贵为人主不尊身。

  • 《吕颜野饮醉中寄五绝句次其韵》

    醉倒南山卧白云,满天诗思不胜春。黄鸡白酒真堪乐,谁道蓬蒿有此人。

  • 《如梦令》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 《游西湖次毛玉田韵》

    触目钱塘昨梦非,行春载酒忆当时。花间不辗香轮入,柳外空鞭骏马飞。落日荒山和靖墓,断云流水子胥祠。忘情鸥鹭间於我,应笑江湖客未归。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