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城书素至留台,忽报张纲揽辔回。
共看昨日蝇飞处,并是今朝鹊喜来。
鹤发州民拥使车,人人自说受恩初。
如今天下无冤气,乞为邦君雪谤书。
众人哺啜喜君醒,渭水由来不杂泾。
遮莫雪霜撩乱下,松枝竹叶自青青。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歷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復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僕射,谥曰文。德舆积思经术,无不贯综,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而醖藉风流,自然可慕,为贞元、元和间缙绅羽仪。文集五十卷,今编诗十卷。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畧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诗词的中文译文:
《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喜而有作三首》
专城书素至留台,
忽报张纲揽辔回。
共看昨日蝇飞处,
并是今朝鹊喜来。
鹤发州民拥使车,
人人自说受恩初。
如今天下无冤气,
乞为邦君雪谤书。
众人哺啜喜君醒,
渭水由来不杂泾。
遮莫雪霜撩乱下,
松枝竹叶自青青。
诗意:这首诗是唐代权德舆创作的,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朝廷官员留台的欢迎之情。诗人之前接到了张纲的回信,贵为权臣的张纲对留台之事极为关注。诗人与友人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以及萧侍御一起聚会,共同庆祝这个喜讯。诗人描述了诗会时的愉快气氛,他们一起回顾了昨天的琐事,又为今天的好消息而高兴。州尉鹤发,州民们纷纷拥车迎接他回来,每个人都感激他最初的恩情。如今天下无冤仇,诗人请求为国家的君主洗清污蔑之词。众人为诗人的醒悟而表示喜悦,渭水一直清澈如故,没有受到任何清雪的干扰。诗人希望现在的政治环境能够像松枝竹叶一样自然清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留台的高兴和支持,也表露了他对政治的期待。诗中的“专城书素至留台”,表明草木皆兴,有使者的到来。诗里以描写自然景物的方式,表达了对健康政治环境的渴望,如“渭水由来不杂泾”和“松枝竹叶自青青”。整首诗情感宣泄旺盛,用意明确,表达了诗人欢迎留台的决心和对政治清明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作者高昂的情绪和对清廉政治的向往,也展现了他与朋友们愉快的聚会场景。在留台这个具体事件上,诗人表达了对政治的热切关注和支持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政治场景相互映衬,加深了整首诗的诗意。
日月异行,川岳异途。嗟嗟我人,胡能并居。衎衎夫子,奕世之儒。婴耽世华,而味道腴。伊余后生,固陋荒芜。学匪上达,质为下愚。既蒙不鄙,通家视余。朝趋函丈,夕陪座隅。话言谆谆,既沾且濡。其沾如何,如彼时雨。膏液渗漉,萌芽翘举。庶几有成,实坚实好。如何翩然,远迈于
新将给事换前衔,班被真除法从挽。道是紧头人不信,回看压得两绯衫。
怪见漫空万蝶狂,须臾色界眩昏黄。风姨知费几番信,天女才施半面妆。笔底诗徒和冰柱,酒边舞已失霓裳。梁园甚恨孤佳约,一笑吟梅且擅场。
铜梁翠气通青蛉,碧鸡啼落天上星。山都号风寡狐泣,杜鹃呜咽愁幽冥。
梦里槐安底处宫,梦回依旧向来空。竹阴可藉日已薄,柿叶堪书霜未红。酌酒谁知幽子独,纵谈那得两君同。诗拈信手初无味,閒迥西窗运秃翁。
生涯霜鬓里,旧宅阆溪旁。瑶草为谁绿,辟邪应自香。大车声槛褴,君子志阳阳。何日骑鱼去,携孙看海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