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萧寺偃松》

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
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
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

作者介绍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作品评述

《萧寺偃松》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凄惨淡的景色:百草凋谢,两棵独立的松树高耸入云,直插古刹深处,从寺庙射出古殿的一片阴影。

诗中的“凄凄百卉病”形容了景象的凄清,花草的凋谢,犹如人们徘徊在生命的尽头,快速的消磨着。而“亭亭双松迥”则描绘了两棵挺拔的松树,高大而孤独地矗立在空旷的山间。

松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具有坚韧、刚烈、不屈不挠的品质。这两棵松树直插古寺深处,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宗教信仰的坚持。它们矗立在秋殿上方,横拂出一片深沉的阴影,给人一种冷寂的感觉。

诗中还有“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的描绘。龟目指的是寺庙的门扇,而“轻响”则是松树的枝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松树的阴影也是鹤的栖息之地。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诗中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古刹深山、清凉幽静的环境中。

最后两句“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众多树木的怜惜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中异军特起的松树的崇拜和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中的松树、寺庙和阴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对坚持信仰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凄凉的描写手法,展现出一种深沉、幽静的美感,使人们沉思在这片宁静而寂寞的山林之中。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