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同元锡题琅琊寺》

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
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
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
嶔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
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
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同元锡题琅琊寺》是唐代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在朝代喧嚣之中感慨万物的清净美丽,思虑人世的虚妄和浮躁。他以琅琊寺为背景,描绘了山明水秀、清幽宁静的景色,表达了对虚拟世界的厌弃和对自然的追求。

译文如下:
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
刚刚离开喧嚣的城市,又是一个炎热的三伏天。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山中的景色清新幽美,石缝中的泉水清凉洁净。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
花香鸟鸣好似仙境,松竹犹如人间仙境。
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
琅琊寺的殿宇在云雾缭绕的山岭上熠熠生辉,台阶沿着险峻的峡谷悬垂,景色绝美。
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
太阳的昏暗和清晨的曙光交替,幽暗和明亮交织,尽情地阅读和领悟。
嶔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
崇山峻岭中常有风雨,感受到阴寒衣冠束缚无法看到龙蛇的洞穴。
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
内心空灵淡泊,境界寂静,尘世的污垢和虚妄都随之消散。
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
经历世俗并非真理和道路,无为的态度使人对繁琐的生活不再烦忧。

这首诗通过描述琅琊寺的山水景致,抒发了诗人对尘世的追求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他认为人们应该舍去喧嚣的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诗中表达了将美好的山水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意境,给人一种追求自然和超脱尘世的感悟。诗人以清新幽雅的词句,抒发了对尘世虚妄和浮躁的厌弃,倡导人们向内心深处寻找真正的平静与追求。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