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答冯鲁秀才》

晨坐枉琼藻,知子返中林。
澹然山景晏,泉谷响幽禽。
仿佛谢尘迹,逍遥舒道心。
顾我腰间绶,端为华发侵。
簿书劳应对,篇翰旷不寻。
薄田失锄耨,生苗安可任。
徒令惭所问,想望东山岑。

作者介绍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埽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永泰中,授京兆功曹,迁洛阳丞。大历十四年,自鄠令制除栎阳令,以疾辞不就。建中三年,拜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久之,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唯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得厕宾客,与之酬倡。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生开元二十五年。少以三卫郎事明皇。干元间为太学生,始折节读书。永泰中为洛阳丞。大历间歷仕京兆府功曹参军。十四年,自鄠县令制除栎阳令,公疾辞不就。建中中拜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调江州。追赴阙,改左司郎中。復出为苏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九年。其诗闲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答冯鲁秀才

晨坐枉琼藻,
知子返中林。
澹然山景晏,
泉谷响幽禽。
仿佛谢尘迹,
逍遥舒道心。
顾我腰间绶,
端为华发侵。
簿书劳应对,
篇翰旷不寻。
薄田失锄耨,
生苗安可任。
徒令惭所问,
想望东山岑。

诗词中文译文:
答复冯鲁秀才

清晨坐在华丽的座椅上,
知道你儿子回到了中林。
宁静的山景变得慢慢宁静,
泉水和山谷传来幽禽的声音。
仿佛掩盖了尘土的痕迹,
自由自在地舒展着心灵的道路。
看看我腰间的华发,
已经开始侵蚀了我的青春。
琐碎的事务繁忙地应对,
却找不到一篇合适的笔墨。
田地太小失去了锄耕的力气,
种植的嫩苗怎能放任生长。
只能让我对自己感到惭愧,
向往着东山的静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韦应物回答冯鲁秀才的一首诗。诗人以世俗琐事为引子,抒发了对安逸自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之情。

诗中诗人坐在华丽的座椅上,映衬着清晨的美景,体现了诗人追求高雅生活的心境。他知道冯鲁秀才的儿子回到了中林,而自己却被琐事所困扰,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找到灵感。在这个儿子回归家庭的时刻,诗人感到了对自己年少时光的侵蚀,腰间的绶(即领带)象征着岁月的痕迹。

诗人通过对自己境遇的反思,暗示了个人处境与社会现实的对比。他在喧嚣的尘世中,向往清幽的山林,逍遥自在地追随内心的道路。诗人对书写的困扰和失望,表达了他追求文学创作的迫切心情。他感到自己的田地太小,无法耕种,生命中的成果被束缚了。他的怅惘与憧憬交织在东山的想象中。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追求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向往。

  • 《故致政参政大资张公挽词三首》

    少纳推耆德,朝端蔼直声。金辉余列火,玉价自连城。正色消群枉,高风耸后生。君王问黄发,犹仅陟台衡。

  • 《胡广文以直养名堂余举伊川之说问之往反数十》

    以物养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惟直与气,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叶自繁。气言其形,直言其理。与生俱生,无彼无此。云何谓直,养此气耶。直果外来,气内出耶。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则以告子,以养外计。谓直养气,其差则同。疑其不然,愿启我蒙。

  • 《晓过灵石》

    晓色熹微岭上横,望中云物转凄清。林收宿雾初通日,山挟回风尽入城。客路远随残月没,乡心半向早寒生。惊鸦满眼苍烟里,愁绝戍楼横吹声。

  • 《春词》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 《怀甘叔异曲江庵寄叔异》

    梦寐曲江矶,矶头隐墅扉。朝筇惊鹭起,暮履看渔归。志士泣兰芷,高人甘蕨薇。怅予非所事,乐尔谢尘鞿。

  • 《句》

    浪卷双溪神物化,烟横三岸电光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