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
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中文译文:
我很高兴能遇到柏台先生,
一起拜访聪公的禅居。
石室中没有人到来,
绳床上却看见虎在睡觉。
阴崖上常常抱着雪,
枯涧里却有活水泉。
虽然我们的出身不同,
但在佛法的筵席上我们同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与柏台友人共同前往拜访聪公禅师的情景。他们进入了一座石室,发现没有人在那里,只看见一只虎正在绳床上睡觉。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中,他们还是忍受了严寒的阴崖和干燥的枯涧,心存喜悦地一起庆祝佛法。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敬仰和对真理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精神追求者的画面。诗中描述了一段探访禅宗大师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禅修修行的敬仰和对内心寻求真理的渴望。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将石室空旷无人与床上虎眠、阴崖抱雪与枯涧泉水等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修行者在世俗的环境中坚持追寻佛法的精神和毅力,以及对困境的超越和克服。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友人共赴佛法的庆祝,展示了孟浩然作为一个诗人和精神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烟渚春融岸碧绡,采兰人竞唱离骚。曲终翻作无生调,听著愁魂似雪消。
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看芙蓉。
直内苦吟今贾孟,自然近作欲韦陶。曩时场屋犹无恙,前辈科名许独高。诗句孰能传海内,官衔仅足诧儿曹。雁门太守何为者,为道深衣胜紫袍。
吾息乾坤之委气,吾身父母之委蜕。乾坤父母不易酬,身体发肤可轻弃。文学恨不随父终,视七尺躯鸿毛同。未容忘形礼制外,犹复假息苫庐中。万物莫移三载志,屋上有漏中无愧。蛇容有识宁受欺,鹤固非凡岂容伪。蛇为仰向鹤俯临,吾乡人始知吾心。朝誉未知乡誉重,人知不似天知深。
拟吊英雄酒一觞,二公什胆一冰霜。金人未殄将军死,宋事无成国土亡。湖上黄埃寒柏惨,沙场青血夜燐光。生刍一束新亭泪,千古兴亡说未央。
硖内收多雨,沙边惨积阴。龙吟殷地远。虹饮入江深。不作山林林去,非忧荆棘侵。经年困奔走,无力更登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