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书嗟弃置,疲拙归田园。
且事计然策,将符公冶言。
桑榆清暮景,鸡犬应遥村。
蚕罢里闾晏,麦秋田野喧。
涧声连枕簟,峰势入阶轩。
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尊。
陇瓜香早熟,庭果落初繁。
更惬野人意,农谈朝竟昏。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山庄月夜作》是唐代诗人萧颖士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写道,他将自己的书籍捐献给他人,返归田园生活。他决心按照公冶长老的提议去办事,但在黄昏时分,他所在的山庄美景已将他吸引。农田里的人们已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回到了远处的村庄,鸡犬也在远处啼叫。桑树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清雅,而山庄的宁静也进入了诗人的阶梯之内。诗人还提到,他还没有按照东山的旅妓制定的计划行事,而是更早地开始了饮酒。他描述了田园中瓜果的香气和农田的忙碌声。最后,他提到他沉迷于与农人的交谈,以至于天亮竟然降临。
这首诗以林间清静的山庄为背景,描绘了夜晚农田的喧闹和自然界的宁静。通过叙述个人的归隐田园和实际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农田、山庄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诗人通过描写桑树、鸡犬、蚕和麦田的声音和气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忙碌。诗中的对比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描绘夜晚田园的景象和描述农田的忙碌和农人的谈话,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人的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人也通过揭示自身的困惑和犹豫,展示了一个人在人世中陷入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