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涣之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欣喜地遇到了聪上人,与他一同向柏梁山的庙宇朝拜。山中的石室无人问津,却有一条绳床上躺着一只睡着的老虎。阴崖常年积雪,但却有一条枯涧中涌出清泉。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在佛法筵席上共欢共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薛明府一同前往柏梁山拜访聪上人的情景。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次相逢的喜悦之情。柏梁山是佛教圣地,因此师法聪上人加以拜访。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庙宇附近的景色,石室空无一人,表示此处荒凉。然而,庙宇附近的绳床上躺着一只老虎,揭示了这个地方并非无人问津之地,而是有着危险和神秘的存在。阴崖上积雪不化,说明此处严寒,但却有一条自枯涧中涌出的泉水,显示了自然界中的奇妙之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和薛明府共同追求佛法的心情,尽管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在这个佛法盛宴中相聚欢乐。
整首诗以描写景色的方式,通过言语和对比,呈现了柏梁山的荒凉和危险与其中的奇异之景。诗人运用这样的描写方式,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与薛明府共同追求真理的共鸣和喜悦之情。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皇文既举,庆礼告虔。笔自宫闱,格于幅员。子称母寿,母谓子贤。陟降在兹,隆名际天。
百练青铜圆又小。平平正吐灵耀。向人前、相对相观,别辨容颜分晓。好丑*妍并老少。尘凡一齐勘校。彼此假中来,怎生通内貌。别有辉辉亲密要。焕心镜、主玄妙。偏能会、显古腾今,又能鉴、从前虚矫。艳艳光辉宜自*。把当初、性珠返照。里面得全真,永明明了了。
万户千门到者稀,一挨一拶在临时。威音那畔真消息,不是知音莫与知。
白衣苍狗变浮云,过眼纷纷不可论。晚岁逢迎真耐久,青山相对两忘言。
倴僝将军约早回,楚材相国更频催。江东将相真如虎,去报胡雏莫过来。
鸡鸣上马过河桥,何异东都赴早朝。红日已高犹熟寝,比君殊未得逍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