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湖海士,馀子讵能班。
正始清谈近,黄初美句还。
相望半舍外,契阔数年间。
何日衡茅底,匏樽一破颜。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补广德尉。歷鄱阳丞、星源令,通判绍兴府。孝宗干道七年(一一七一),爲建宁府学官。累官国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寻奉祠,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义传》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香山集》十六卷。事见《敬乡集》卷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关诗篇。喻良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山集》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寄陈孟容二首》是宋代喻良能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寄托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陈孟容的思念和对与他相聚的渴望。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先生是湖海的士人,余子怎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是正始时期清谈的近侣,黄初时代美句的归还者。我们相望于半扇门外,感情契合已有数年。但愿能有一天,我们能够相聚在茅底,畅饮美酒,共享欢笑。
诗意:
这首诗是作者对陈孟容的思念之情的表达。作者称呼陈孟容为"先生",将他置于湖海之上,意味着他的才华和境界超越了平凡的人。作者自谦称自己为"余子",与陈孟容相比自觉不足。诗中提到了陈孟容与作者一同参与了正始时期的清谈和黄初时代的文学交流,说明他们在学术和文学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和兴趣。然而,他们现在只能在半扇门外相望,相聚的机会有限,因此作者表达了对与陈孟容再次相聚的愿望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陈孟容的敬仰和思念之情。通过对陈孟容的赞美和自谦,作者展现了自己对他的推崇和敬意。诗中的"湖海士"和"余子"的对比,突出了陈孟容的卓越才华和地位。诗中提到的"正始清谈"和"黄初美句",表明陈孟容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而"相望半舍外"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与陈孟容长久分隔的遗憾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何日衡茅底,匏樽一破颜"则寄托了作者对与陈孟容再次相聚的期待和愿望,希望能够在某个时刻共同畅饮、快乐欢聚。
这首诗情感真挚,言简意赅。作者通过表达对陈孟容的赞美和思念,以及对再次相聚的渴望,展现了友情和情谊的珍贵。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都很深远,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善恶无佗在所存,小人君子此中分。改图不害为君子,迷复终归作小人。良药有功方利病,白圭无玷始称珍。欲成令器须追琢,过失如何不就新。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春风不择草,万卉皆发萌。盛夏一长养,秋实俱与成。舂粒以蒸炊,刈枯以煎烹。工师调五音,不问咸与韺。自取众律和,黍谷动华英。可以荐祖庙,可以陈帝庭。良将统万卒,所向若惊霆。战斗众益勇,号令夜益明。破敌必拉朽,不见坚阵横。我观欲物际,亦在农力兴。我观合奏时,亦在
皱面黄须已一翁,樽前犹发少年红。金丹乞与烦真友,只恐无名帝籍中。
莱菔瑶英体,芜菁翠羽丛。压黄千叶韭,竞秀一畦葱。渰渰金茎露,翻翻玉宇风。不忘藏聚力,醯酱有无同。
嗟予尚未发星星,今日杯茶归雁亭。几见霜翎巢白草,数行云足篆青冥。方将寄字来苕霅,莫便翻身过洞庭。握手亭前话今古,仇池仙墨有余清。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