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缘识》

故无形像显教寻,隐秘踪由自古今。
妙法不传经上字,玄门消息罔知深。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作品评述

《缘识》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太宗。这首诗词以隐秘而神秘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超越形像和文字的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缘识》中文译文:
过去、现在皆无形迹,隐秘的足迹自古至今。
绝妙的法门不传于经书的文字,
玄妙的门径消息深远而无从知晓。

诗意和赏析:
《缘识》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越形象和文字的境界。诗中的“无形像显”和“隐秘踪由”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感知的存在。它暗示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超越了人们通常所能感知到的事物。

诗中提到的“妙法”和“玄门”指的是一种超越凡俗的智慧和境界。这些智慧和境界无法通过书面文字传达,也无法通过常规的知识传统获取。它们是神秘而深远的,超越了人类理解的范畴。

这首诗词给人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强调了灵性和智慧的重要性。它暗示了人们要超越表面的现象,去寻求更深层次的真理和境界。通过超越物质和感官的束缚,人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领悟。

总之,《缘识》这首诗词以隐晦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越形象和文字的境界,强调了灵性和智慧的重要性。它引导读者超越世俗的束缚,去追寻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意义。

  • 《吴少由惠诗百篇久未及谢又以委贶勉次来韵》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 《早秋江行》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 《渔父》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 《句》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 《送僧在己归秀州》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 《咏史诗》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