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猨知意马,方便自须调。
勿自生烦恼,菩提道不遥。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诗里,宋太宗通过独特的比喻和形象描写,表达了一种心灵的领悟和修行的意味。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心猨知意马,
方便自须调。
勿自生烦恼,
菩提道不遥。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比喻心猿和意马,暗喻人们心中的念头和欲望,以及如何通过调控自己的心念来达到内心的安定与修行的目标。心猿代表了不安定的心念,意马则指代了无止境的欲望。诗人告诫人们,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内心,不要被无谓的烦恼所困扰,因为修行菩提之道并不遥远,只需方便自己调整心态,便能够达到内心的安宁和修行的目标。
通过这首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宋太宗在表达修行的道理时采用了动物的形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波动和欲望的无止境。诗中的"心猨知意马"一句既点明了人们内心念头和欲望的存在,又暗示了人们应当认识并调控自己的内心。"方便自须调"一句则表达了调控内心的重要性,指出修行的实践需要个人的自觉和努力。最后两句"勿自生烦恼,菩提道不遥"则给予人们信心和鼓励,告诉我们只要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行菩提之道并不遥远。
这首诗词以简短明了的语言,通过比喻的手法传达了深刻的修行哲理。同时,诗词中的意象生动、表意明确,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整首诗词以其简洁的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在表达修行的道理上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湘屏展翠叠。恨入宫沟流怨叶。釭冷金花暗结。又雁影带霜,蛩音凄月。珠宽腕雪。叹锦笺、芳字盈箧。人何在,玉箫旧约,忍对素娥说。愁切。夜砧幽咽。任帐底、沈烟渐灭。红兰谁采赠别。洛汜分绡,汉浦遗玦。舞鸾光半缺。最怕听、离弦乍阕。凭阑久,一庭香露,桂影弄栖蝶。
底处烟林飞伯劳,春生诗思剩摇毫。归来准拟扶头醉,日射花梢三丈高。
穷巷无人车辙稀,寻巢燕子故飞飞。似嫌茅屋太低小,庆厦千间欣有归。
脱略嚣尘处,清游兴已先。人行九锁路,洞引十洲仙。云势生山石,雷声发涧泉。长吟动尊俎,林影月娟娟。
去年逢表春,朱颜映桃李。今年逢青春,白发压双耳。人生七十年,疾若东流水。不了本来心,生死何由离。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