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春日即事》

灯夕花朝都已过,石泉槐火又将新。
故乡失业荆榛满,客子长饥雨雪频。
底处桃源堪避世,何人橘里得藏身。
朝家细核丁黄籍,食指虽多无绢银。

作者介绍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春日即事》是宋代舒岳祥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的日子已经过去,
灯火的夜晚和花朝的白昼都已逝去,
石头上的泉水依旧流淌,
槐树上的火光又将重新点燃。

我的故乡失去了工作机会,
荆棘和杂草遍布了每个角落,
作为客人的我长时间饱受饥饿之苦,
雨雪频繁地降临。

底下有一个桃源,
可以作为避世之地,
但是谁能在橘树林中找到安身之地呢?

朝廷家庭的细微核算,
黄籍上的丁税虽然很多,
但是食指虽然丰富,
却没有丝绢和银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写灯火花朝的过去和石泉槐火的再次点燃,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变迁。作者以故乡失业和作为客人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困境的无奈。描绘了荆棘满布的故乡和长时间的饥饿,强调了作者身世之艰辛。在诗的结尾,作者提到桃源和橘树,抒发了对避世之地的向往和对安身立命之所的渴望。最后,通过对朝廷家庭的细微核算和食指虽多却缺乏丝绢和银子的描述,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和感情。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实的交融,揭示了人生的艰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意充沛,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和无奈,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展现了舒岳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 《宜阳引》

    宜阳小儿身姓窦,弟为佣,姊为后。山中岸崩压不杀,自言相有封侯法。朝上书,夕召见,生不记家犹记县。眼前喜极翻作悲,一朝富贵从天来。左图书,右宾友,兄弟贤名世希有。古来宠禄易骄奢,今人尚忆贫时否?

  • 《饭罢戏示邻曲》

    今日山翁自治厨,嘉殽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後,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

  • 《次韵签判丈喜雪二首》

    鬓非丝素白,颜是酒争红。献瑞吾无与,哦诗且课功。要携藜杖出,安得冻泥通。事已空梁苑,公今亦醉翁。

  •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涂路波吒数十州,传言送语当风流。不知脚下泥生刺,蹋著锥人脚指头。

  • 《过杨处士幽居》

    引水穿风竹,幽声胜远溪。裁衣延野客,翦翅养山鸡。酒熟听琴酌,诗成削树题。惟愁春气暖,松下雪和泥。

  •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钓筒》

    笼籦截数尺,标置能幽绝。从浮笠泽烟,任卧桐江月。丝随碧波漫,饵逐清滩发。好是趁筒时,秋声正清越。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