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频梦见,那知是与非。
天高难告诉,佛近且皈依。
修竹坟三尺,寒梅石四围。
有儿年十七,他日望传衣。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葬沈氏墓》是宋代舒岳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连续的夜晚我频繁地做梦,
却不知道梦中的是真实还是虚幻。
天空高远难以告知,
我亲近佛陀并皈依他。
修竹茂密地覆盖着三尺高的坟墓,
四周石头簇拥着寒梅。
我的儿子已经十七岁,
盼望有朝一日能继承我的衣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死、虚幻与真实、信仰与迷茫等哲思的思考和感慨。作者在连续的夜晚频繁做梦,暗示了人们对于生死、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作者在梦中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实和虚幻的辨识困惑。天空高远,无法给予答案,使得人们对于重要问题的求索变得困难。然而,作者选择接近佛陀并皈依他,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依赖和寻求。修竹茂密地覆盖着坟墓,寒梅围绕着石头,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美的墓地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和衣钵,传承家族的使命。
这首诗词通过对梦境、天空、信仰和家族传承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它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死、现实与虚幻等复杂问题时的迷茫和思索。诗中的景象和细节描写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关怀。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回味,引发了关于生死、信仰和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不见高人祗自悲,每哦佳句望乌衣。浣花风月参谋去,采药溪山茂宰归。万里险艰头已白,半生功业梦还非。阿戎盍上青云路,奕世清门要发挥。
川阔悲无梁,蔼然沧波夕。天涯一飞鸟,日暮南徐客。气混京口云,潮吞海门石。孤帆候风进,夜色带江白。一水阻佳期,相望空脉脉。那堪岁芳尽,更使春梦积。故国胡尘飞,远山楚云隔。家人想何在,庭草为谁碧。惆怅空伤情,沧浪有馀迹。严陵七里滩,携手同所适。
古称净琉璃,物现我常寂。胡为自争妍,照耀出痕迹。坐有求心客,骇目不忍看。愿息终岁劳,留作袖手安。
直合时偷暇,幽怀坐独哦。绿苔人迹少,黄叶雨声多。云结愁阴重,风传禁漏过。瑶图新嗣圣,玉寒久包戈。相府文书简,丰年气候和。还将凤池句,聊杂野人歌。
吏尘飞不到,官况尽凄凉。实货归周府,虚名属晋堂。日移槐影转,风细荔花香。若问公私事,閒蛙话最长。
漉酒不孤头上巾,醉来万事等浮尘。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仕晋何心更仕刘,知几闻早去来休。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睿邮。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