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天一路,孤石水分流。
多难身衰日,新凉病有瘳。
侯封竹万个,奴课橘千头。
生理能如此,真堪隐去休。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踏莎偶成三首》是宋代舒岳祥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踏莎偶成三首
两山天一路,孤石水分流。
多难身衰日,新凉病有瘳。
侯封竹万个,奴课橘千头。
生理能如此,真堪隐去休。
译文:
践踏在青草上,偶然写成三首。
两座山之间,天空是一条路,孤立的石头水分流。
经历了许多困难,身体逐渐衰败的日子里,新的清凉给病痛带来了一丝缓解。
贵族封侯的竹子有成千上万个,奴隶只能种植千百棵橘子。
人的生活能够如此吗?真让人想要隐去休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反映人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首先出现的是两山和天空,形成了一条通往远方的路,给人以开阔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接着,孤立的石头和水的分流形成了一种孤独和分离的意象,暗示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孤独感和身世的无奈。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身体的衰弱和病痛的困扰。然而,新的凉爽给他的病痛带来了一些缓解,或许是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自我调适的力量。这种转变也表现出生命的坚韧和对希望的追求。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对社会阶层的差异进行了描绘。侯封的贵族可以拥有成千上万个竹子,而奴隶却只能种植千百棵橘子。这种差距的存在使得作者对人的生活状态产生了思考,他想要逃离这种现实,寻求隐居和宁静的休息之地。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命运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既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和个体命运的无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染力。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