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无心之心,妙超古今。
无相之相,不存情量。
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
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心之心,妙超古今。
无相之相,不存情量。
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
柳絮之风随,葵华之日向。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心境为主题,表达了超越时空和情感束缚的境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禅修者内心的冷静和超越。

赏析:
这首诗词的意境深邃,充满禅宗的哲理和禅修的体验。诗中以“无心之心”和“无相之相”开篇,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超脱和无欲无求的境界。禅修者的心境超越了世俗的喜怒哀乐,超越了物象的形相,不再受情感和外在因素的左右。

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禅修者的境界。比如,“叶落木而秋开,月度山而潮上”,描绘了季节变迁和自然界的运行,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越。柳絮随风飘舞,葵花迎着阳光绽放,展示了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也暗示了禅修者心境的变化和顺应自然的态度。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感悟,凸显了禅宗思想中的超越和悟道的精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将禅修者的内心体验与自然界的变化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然的意境,让人感受到禅修者在超越尘世中追求心灵自由的追求和境界。

  • 《偈颂一百零一首》

    哑却我口秃我舌,明眼衲僧难辨别。今朝撒向诸人前,须弥灯王笑不彻。

  • 《酬李补阙纾》

    不住东林寺,云泉处处行。近臣那得识,禅客本无名。

  • 《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山居即事》

    老去慵仍甚,幽欢良自如。性将时共背,身与世俱疏。水色含群动,秋容淡夕虚。惬心皆乐事,真作野人居。

  • 《随州沙溪》

    石路崎岖石濑鸣,峰峦回合小原平。桑麻积雨肥春垅,鸡犬一村喧昼晴。田妇共携中饭去,樵童相唤上山声。边头今有江南景,十数年来不用兵。

  • 《成彦女奴琵琶》

    婷婷袅袅出纱窗,坐使红妆万目降。翠袖薄笼春笋十,玉钗初合绿云双。四弦对客追三叠,万唤令人忆九江。曼倩酒狂本无量,为渠潋滟倒银缸。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