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游樵子径,底事因缘定。
不唱葛藤歌,打个直截令。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金刚随机无尽颂·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译文:
在游走于樵子的小径上,
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决定。
不需要歌唱葛藤的曲调,
只需直截了当地表达。
诗意:
这首诗是释印肃所创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系列的第十一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无为而胜的境界。诗中以游走于樵子径的情景为背景,通过描述底事因缘定的道理,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的态度。诗人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命运,人们不必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应该顺从自然的因缘法则,用直接而简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无为福胜”理念。诗中的游走于樵子径的景象象征着人们在世间的行走,而“底事因缘定”则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诗人通过“不唱葛藤歌,打个直截令”表达了对于繁琐复杂的人世间事物的拒绝,主张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追求。
这首诗词的诗意并不复杂,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呼应了佛教中的“无为而胜”的思想。它通过简洁而直接的语言,表达了追求内心真实和纯粹的主张,教导人们在繁杂的世事中保持宁静和自在。这种超脱尘嚣的境界,使人们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摆脱功利的追逐,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福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将繁复的人世间事物简化为直截了当的表达。它教导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淡泊无为的心态,以平和的心境面对世事,获得真正的福祉。
层层楼阁捧昭回,元是钱王旧战台。山色不随兴废去,水声长逐古今来。年光似月生还没,世事如花落又开。多少英雄无处问,夕阳行客自徘徊。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广陵河上路,炀帝昔曾过。不见琼花发,犹传《玉树》歌。台荒衰柳在,宫废乱萤多。欲问前朝事,悲风起夕波。
帝里风光二月新,西湖几队踏青人。杏花时节偏饶雨,杨柳门墙易得春。或是或非尘里事,无穷无达醉中身。五陵年少夸豪举,寂寞诗家戴叔伦。
满合圆如玉箸匀,一开喜气顿生春。非君与我谁知味,俗客惟夸嗜八珍。
明艳注秋波。轻松绾髻螺。怕逢人、先敛双蛾。怯雨羞云情未稳,佳会少,远离多。梁绕忆清歌。兰舟肯再过。为他垂泪染香罗。欲倩鳞鸿将锦字,知别后,意如何。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