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十二时歌》

人定亥,坠石痴人犹捣碓。
忽然舂出古菱花,照地照天无向背。
今时人,会不会,未了先须除渴爱。
情忘想尽至无依,体若虚空非内外。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十二时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妄之感。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人定亥,坠石痴人犹捣碓。
在人定亥的时刻,一个愚昧无知的人仍然坚持着不值得的努力。

忽然舂出古菱花,照地照天无向背。
突然间,舂米的碓里出现了古老的菱花,照亮了地面和天空并不偏向任何一面。

今时人,会不会,未了先须除渴爱。
现在的人们,是否能够领悟,未到达彼岸之前必须放下贪恋与欲望。

情忘想尽至无依,体若虚空非内外。
情感被遗忘,思绪尽头变得无依无靠,身体仿佛成为空洞,既不属于内在,也不属于外在。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和对世俗欲望的超越。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追求的东西可能是虚妄的,而真正的境界在于超越欲望和情感的束缚,达到内心的自由和超然。通过对碓、菱花等形象的运用,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引导人们反思追求的真正意义和内心的自在。

  • 《宿宜兴禅房》

    冬当月初后,天欲试霜时。永夜绝人语,新寒听雁知。壮心忧国在,老计入山宜。莫作邯郸梦,萧萧鬓已丝。

  •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颂美驰千古,钦贤仰大猷。晋公标逸气,汾水注长流。神与公忠节,天生将相俦。青云本自负,赤县独推尤。御史风逾劲,郎官草屡修。鹓鸾粉署起,鹰隼柏台秋。出入交三事,飞鸣揖五侯。军书陈上策,廷议借前筹。肃肃趋朝列,雍雍引帝求。一麾俄出守,千里再分忧。不改任棠水,仍传

  • 《次韵黄泽简亭》

    使者旌麾开书阴,幽亭万个竹竿深。月乘佛界生清影,风入僧垣作好音。活国五年持节手,补天三尺转圜心。召还有命方乘传,莫遣幽人气象侵。

  • 《春日江次》

    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 《春日游嘉陵江》

    独泛扁舟映绿杨,嘉陵江水色苍苍。行看芳草故乡远,坐对落花春日长。曲岸危樯移渡影,暮天栖鸟入山光。今来谁识东归意,把酒闲吟思洛阳。

  • 《太常引 再用旧韵,寄紫清》

    诗成春草梦池塘。相忆托玄香。常记饮仙房。笑一举、曾蒙十觞。百年行止,几番离合,吾老且吾乡。聊与领群芳。渐开到、江头野棠。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