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云挂在身,披时不许染红尘。
轻罗细想应难比,重锦寻思未可亲。
岂非颜色白如玉,成现都卢只一幅。
红窗妖艳见低头,六贼三尸尽降伏。
日充衣,夜得盖,不长不短也不大。
世人问我何处寻,蔡伦弟子将来卖。
买得将来披,不许邪魔罔两知。
解向市廛遮云雨,要与闲人隔是非。
纵颠狂,任落魄,披入村中人恶恶。
直饶紫绶与金章,我也未肯轻轻博。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纸被歌训行童》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其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片白云挂在身,披时不许染红尘。
轻罗细想应难比,重锦寻思未可亲。
岂非颜色白如玉,成现都卢只一幅。
红窗妖艳见低头,六贼三尸尽降伏。
日充衣,夜得盖,不长不短也不大。
世人问我何处寻,蔡伦弟子将来卖。
买得将来披,不许邪魔罔两知。
解向市廛遮云雨,要与闲人隔是非。
纵颠狂,任落魄,披入村中人恶恶。
直饶紫绶与金章,我也未肯轻轻博。
诗意和赏析:
《纸被歌训行童》以纸被为载体,通过描述纸被的材质、颜色和用途,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清净心境的追求。
诗中以白云、轻罗、重锦等形容词描绘纸被的质感和纯洁性,与红尘相对照,表现了纸被避世的意愿。纸被的颜色如同白玉一样纯白无瑕,与浮华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红窗妖艳的景象低头不敢观看,象征着纸被的清高和超脱。六贼和三尸的降伏,暗示纸被可以抵挡邪恶的侵袭,保护内心的宁静。
诗中还描述了纸被在日夜间的使用,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和适度。世人询问作者纸被的来源,作者将来由蔡伦的弟子制作并售卖,这体现了纸被的珍贵和独特性。
最后几句诗中,作者提到纸被的使用可以遮云蔽雨,与闲人隔离是非,使人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和是非之地,达到心灵的宁静。即使在村中被人恶言恶语所指,作者也坦然接受,表现出他对外界评价和批评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以纸被为象征,通过对纸被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纯洁、宁静和超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回避和无所畏惧的心态。这种追求和心态在宋代的文人中较为常见,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对诗人的影响。
试出希夷手,偷传混沌机。不容天地遁,可使鬼神归。为我推奇偶,从今验是非。万犹失其一,却更问麻衣。
圆蟾喷金波,万里洒清滴。幽轩得虚敞,皓彩溢素壁。绳床有高隐,苦调起岑寂。盈襟纳孤光,静与爽气敌。
与君相识即相亲,闻道君家住孟津。为见行舟试借问,客中时有洛阳人。
蓬头皲足谁家儿,满面尘埃双泪垂。爷娘弃我不待老,骨肉无人但兄嫂。两身一气不相知,陌路茫茫向谁道。清晨采薪日入归,残羹冷饭难充饥。欲言问兄兄不顾,嫂是他人更奚诉。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爷娘在日曾眷恋,愿兄回看死人面。此诗亦有感于文宗兄弟之间而作。
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妆成罢吟恣游后,独把芳枝归洞房。
六鹤皆不同,初生薛公笔。况兹刷羽者,奋迅如天质。墨客怀赏心,题诗仍我率。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