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金刚随机无尽颂·依法出生分第八》

宝施三千界,住相终成坏。
离相达无余,此是空知解。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依法出生分第八》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宝施三千界,
住相终成坏。
离相达无余,
此是空知解。

诗意:
这首诗以佛教的视角,探讨了宇宙和生命的本质。诗人通过使用佛教的术语和思想,表达了对世界万物的观察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金刚随机无尽颂为题,金刚随机无尽颂是佛教经典之一,意味着无尽的智慧和洞察力。诗人通过宝施三千界的描述,表达了世界的广袤和无限。宝施是佛教术语,指的是广施财富和善行。三千界代表了一切存在的领域,包括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

住相终成坏,离相达无余,诗人在探讨世界的表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住相指的是执着于事物的外在形象和表相,而离相则是超越表相的境界,达到了对事物真实本质的理解。诗人通过表达住相的有限和坏的一面,强调了执着和纠缠的困境。而离相达无余则表明了超越表相的智慧和境界。

最后一句“此是空知解”,表明诗人认识到了一切现象的虚空性质,空即是佛教思想中的空性,指的是一切现象的无常、无我和空性。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空性的领悟和理解。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智慧和境界,通过描绘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它富有哲理和禅意,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超越世俗的智慧。

  • 《禁中赏芍药口占》

    千壶芍药霭祥云,一部箫韶合曲新。三圣临轩听歌舞,端知造物款留春。

  • 《千年调》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会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 《题参鸾阁》

    群山带雨阴云重,沧海连天水气昏。遥想真人乘铁舸,往来三岛鬼神奔。

  • 《感皇恩(西湖)》

    秋色满西湖,雨添新绿。一派烟光望中足。清香十里,书舸去来相逐。酒酣时听得,渔家曲。人道似郎,郎还第六。云水相逢未谙熟。晚来风静,闲浸几枝红玉。水神应不禁,江妃浴。

  • 《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归期千载鹤,春至一来朝。采药逢三秀,餐霞卧九霄。参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烧。

  •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山月出华阴,开此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