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十玄谈·玄机》

兰那行自周,空手把锄头。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相无相分第九》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通过分析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我们可以理解其含义和艺术特点。

中文译文: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相无相分第九》

兰那行自周,
空手把锄头。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解析:

1. 兰那行自周:
这句诗词以兰那行自周为开头,意味着主人公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兰那是佛教修行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专注于一个对象或事物的思维状态。行自周表示修行者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局限,进入了周全、无碍的状态。

2. 空手把锄头:
这句诗词表达了修行者的状态。空手把锄头意味着修行者没有任何执着和负担。锄头可能象征着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杂念,而把锄头空手提起则表示修行者已经超越了这些琐事的纷扰,达到了无执着的境界。

3. 人从桥上过:
这句诗词描绘了人们在桥上行走的场景。这里的桥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世俗境界,人们在世俗中往来,过着平凡的生活。

4. 桥流水不流:
这句诗词以桥流水不流作结尾,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感觉。桥流水不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超越和洞见。水是流动的象征,而桥上的水却不流动,意味着诗人认识到世俗的变化是虚幻的,真正的实相是超越变化的存在。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修行境界。作者以修行者的视角,通过描述修行者的境界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传达了一种超越生死、超越世俗的佛教智慧和境界。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禅宗的核心理念,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读东坡和陶影答形》

    君如烟上火,火尽君乃别。我如镜中像,镜坏我不灭。

  • 《经汾阳旧宅》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 《岫禅师南溪兰若》

    锡影配瓶光,孤溪照草堂。水悬青石磴,钟动白云床。树色含残雨,河流带夕阳。唯应无月夜,瞑目见他方。

  • 《漫兴十一首》

    已遭穿颊尚洋洋,尔本何辜饵触香。断肉未能聊戒杀,念将赎尔又空囊。

  • 《满江红 代送朱姓吏满归》

    只说琳川,精吏道、恢恢余地。元来是、深衣儒者,将儒饰吏。传世四书端实学,待人一县皆和气。及芳辰、美解赋归来,真堪醉。肩已息,心无愧。青鬓在,苍颜未。符君家翁子,□年当贵。九十月终行鹜退,三千水击抟鹏易。岂有材、如此不超迁,行知遇。

  • 《寄怀在伯三首》

    沅水与湘水,合流俱洞庭。如何君于我,乃隔影与形。沧江鸥鹭野,深林兰蕙馨。含章斯发发,遂性逐冥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