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

百年抛却任纵横,只履西归表不生。
来往本无常湛寂,心心相印号传灯。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年抛却任纵横,
只履西归表不生。
来往本无常湛寂,
心心相印号传灯。

诗意:
这首诗词歌颂了一位名叫石头和尚的僧人和他在草庵中的修行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石头和尚的敬佩和赞颂,描述了他在长达百年的修行中所体现的无私与超凡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石头和尚的修行生活。首句“百年抛却任纵横”,表达了石头和尚在修行的过程中完全超脱了一切世俗的纷扰和私欲的束缚。他不受世间名利的诱惑,只专注于修行的道路。

接着,“只履西归表不生”,表明石头和尚的修行目标是超越生死,追求永恒的境界。他不为世俗所扰,只追随佛法的指引,将修行的果实回报西方净土。

下一句“来往本无常湛寂”,表达了修行者的内心境界。无常和湛寂是佛教中常用的词语,意味着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和内心的宁静。石头和尚在修行的过程中,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变化,体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最后一句“心心相印号传灯”,强调了石头和尚的修行成果对他人的影响。他的内心境界与佛法相契合,通过教诲和示范,将自己的心灯传递给后来的修行者,让他们也能够获得启迪和指引。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石头和尚的修行精神和境界。它赞美了石头和尚在修行中所体现的无私和超脱,以及他对后世的悉心教导。同时,诗人也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修行的认同和敬仰。

  • 《金刚随机无尽颂·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海门风静夜,满月辽天挂。除非知不知,实相凭谁话。

  • 《献新安于尚书》

    九土雄师竟若何,未如良牧与天和。月留清俸资家少,岁计阴功及物多。四野绿云笼稼穑,千山明月静干戈。行人耳满新安事,尽是无愁父老歌。

  • 《题江山风月楼三首》

    江上清风月在山,叶舟赤壁蜕尘寰。坡仙心事君知否,不取一毫天地间。

  • 《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寒食明朝一百五,谁家冉冉尚厨烟。桃花开尽叶初绿,燕子飞来体自便。爱客渐能陪痛饮,读书无思懒开编。秦川雪尽南山出,思共肩舆看麦田。

  • 《伯文送海红柑及橄榄》

    外大如壶内不粗,闽山风物楚山无。后皇等是栽培力,消得千头与作奴。

  • 《登鹳雀楼》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