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证道歌·证道歌》

象驾峥嵘谩进途,气冲牛羊耀昏衢。
日月失光谁敢顾,万邪冰烁绝名模。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象驾峥嵘谩进途,
气冲牛羊耀昏衢。
日月失光谁敢顾,
万邪冰烁绝名模。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证道的道路是多么崎岖难行。在修行的过程中,众生经历着种种艰难和困惑,就像一头巨象在险峻的道路上前行,气势磅礴,让牛羊们惊恐而避让。然而,这种修行的光辉却被世俗的繁华所掩盖,日月的光芒失去了它们的本真,没有人敢去顾及真正的道路。尽管万种邪念像冰块一般闪烁耀眼,但它们只是虚幻的幻象,最终会消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象征性的描写,表达了修行道路的艰辛和迷茫,以及修行者面临的种种诱惑和困扰。巨象的形象展现了修行者的精神力量和决心,他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而牛羊的惊恐则象征着尘世的浮华和喧嚣,这种纷扰让修行者很难专注于真正的道路。诗中的日月失光,暗示了尘世的干扰使得本应照亮修行者道路的道义和真理被掩盖。然而,最终,诗人告诉我们,尘世的邪念只是虚幻的幻象,它们终将消失,而真正的道路和名誉将永存。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以象征和意象的方式揭示了修行道路的艰辛和真理的深邃。它让人们思考尘世的诱惑和干扰如何阻碍我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的自我。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坚定地追求道义和真理,超越尘世的束缚,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 《送人出塞》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 《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天之方虐,无然谑

  • 《十月十五日失舟》

    船头饱钣看扬舲,忽作翻浆不反瓶。万死一生真是幸,九江三峡未尝经。尚收弃物乾坤大,薄恃阴功祖考灵。忧患偶来须理遣,可能为汝更星星。

  • 《题顺宁壁》

    墓道深衣自涕洟,分明入耳似闻诗。月征日迈求无忝,尽是临深履薄时。

  • 《中都邂逅新崇德宰范纯之为同馆着语赠别》

    文正三槐宅,延平六桂家。芝兰含露秀,雕鹗着风斜。螭首终簪笔,河阳且种花。乘时长得意,毋忘夜分茶。

  • 《投徐运使》

    白社多年井迳荒,有孙还复以诗昌。此怀愿识亦已久,兹日能识亦已久,兹日能来岂所望。萸后菊前霜错落,地长家远客凄凉。平生知己晦庵老,为我谈公遣座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