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则龙女顿成佛,一颗明珠非外物。
南方无垢息光□,亲见灵山分皂白。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证道歌·证道歌》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中文译文:
是则龙女顿成佛,
一颗明珠非外物。
南方无垢息光明,
亲见灵山分皂白。
诗意:
这首诗词以表达证道之喜悦为主题,通过描写龙女修行成佛和明珠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深切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印肃禅师对证道的赞叹和欢喜之情。首句"是则龙女顿成佛"意味着龙女在修行过程中获得了证悟,顿悟成佛,象征着人们通过修行可以实现心灵的升华和解脱。接着的"一颗明珠非外物"表达了修行者心中的明智和智慧,暗示了真正的宝藏在于内心的觉醒和提升,而非外在的物质财富。
下半部分的两句"南方无垢息光明,亲见灵山分皂白"描绘了南方的清净和光明,暗喻着修行者在心灵中亲身目睹了灵山的明亮和洁净。"灵山分皂白"的形象描述了修行者的境界达到了纯净无暇的境地,皂白象征着纯洁和无染。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句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修行者对证道的喜悦和对内心境界的赞美,同时也启示人们通过修行追求内心的提升和觉醒,寻求真正的幸福与解脱。
领合号亲贵,光宗始用儒。谅惟医国手,果验活人书。负郭可税驾,行田宜蹇驴。相看满川月,无计遣长须。
绛萼红腮带露肥,烧要长近禁烟期。且容北郭通邻径,若比南枝较发迟。曲水岩边寻旧事,卖花担上拣繁枝。香鞯一色垂杨路,何似吴王宫里时。
墨谈名高笔有花,胸中五色补皇家。谏书夜奏常焚稿,讲舌时乾每赐茶。秘祝重寻丹灶火,长生元笑紫河车。新诗有味知何似,双井春来试白芽。
积水还平岸,春来引郑溪。旧渠通郭下,新堰绝湖西。嵩少分明对,潇湘阔狭齐。客游随庶子,孤屿草萋萋。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相思灞陵月,只有梦偏劳。
并州令尹古人风,淮海相忘十载中。丽句晓披花绰约,清谈初扣玉丁东。追攀昔共猗玕子,嗜好今同桑苎翁。所惜华船轻解繂,未窥笠泽故书丛。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