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古九十八首》

若不离四句,如何绝百非。
直指西来意,西来意是□。
权教参智藏,黑白转狐疑。
妙得无非物,如如道不知。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若不离四句,如何绝百非。
如果不能离开这四句,如何能够排除百种错误。

直指西来意,西来意是□。
直接指向西方传来的思想,西方思想是□。

权教参智藏,黑白转狐疑。
权威的教导参与了智慧的探索,黑白之间的转变使人心生疑虑。

妙得无非物,如如道不知。
妙处在于得到的并非有形之物,如如道理却不为人所知。

诗意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思想和认知的主题。第一句表达了排除百种错误的难度,暗示了认知的复杂性。第二句涉及到西方思想的引入,但作者故意将具体内容留空,展示了对西方思想的探索与怀疑。第三句提到权威教导与智慧的交织,黑白转变的疑虑揭示了对真理的追求。最后一句强调了妙处在于超越有形物质,但这种道理却不为众人所知。

赏析:
《颂古九十八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认知和思维的思考。通过留白和抽象的手法,作者在诗中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联想。诗中提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对权威教导的探讨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这些都是宋代思想状况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当时知识界对于新思想的关注和怀疑。整首诗通过短短的四句表达了复杂的哲学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索的空间。

  • 《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踏莎行(赠傀儡人刘师父)》

    不假牵丝,何劳刻木。天然容貌施妆束。把头全仗姓刘人,就中学写秦城筑。伎俩优长,恢谐软熟。当场喝采醒群目。赠行无以表殷勤,特将谢意标芳轴。

  • 《文儒见和四诗钦叹高妙谨用韵为答卒章问讯汝》

    记公当日事,天上冠群英。偕计旅庭实,稚齿先飞声。胸中五色绢,补衮泽斯民。云胡卷而归,不效岐山鸣。翛然脱外累,志尚惟清宁。坐使嘉谷富,无复生蝗螟。因公古人风,并得千载情。

  • 《读曲歌》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 《诗一首》

    鹤使晓来华表上,分明说得帝都春。门开阊阖星河在,榜注神仙姓字瓣。

  • 《寿张京尹十首》

    湖面拨开双眼翳,湖头拔立一堤金。先生能事真如此,捍涤群邪即此心。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