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宗透说,魂飞识灭。
呈见无体,如水中月。
金毛师子,说无说说。
若人不会,弄巧成拙。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一种对古代智慧和传统文化的赞美和敬仰,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哲学思考。
诗词中提到的“通宗透说,魂飞识灭”表达了对宗教思想和哲学境界的探索。它暗示着通过超越肉体和物质的束缚,人们可以认知到灵魂的存在和不朽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首诗词中,揭示了对人类存在的深度思考。
诗词中提到的“呈见无体,如水中月”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越凡尘世界的境界。正如水中的月亮虽然看似实体却无法触摸,诗人将它与思维的力量相比,认为真正的智慧和境界是超越物质世界的。
诗词中的“金毛师子,说无说说”可以理解为对智者和智慧的赞美。金毛师子是佛教中的形象,象征着智慧和慈悲。诗人认为,智慧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
最后两句“若人不会,弄巧成拙”,用反问的方式说明,如果一个人无法理解这些深奥的哲学思考,只是追求巧妙的表达,反而会陷入矫揉造作的境地。这是诗人对于真正的智慧和境界的一种警示。
《颂古九十八首》通过表达对宗教、哲学和智慧的赞美,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思考。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整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递了一种对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敬仰。
层层楼阁捧昭回,元是钱王旧战台。山色不随兴废去,水声长逐古今来。年光似月生还没,世事如花落又开。多少英雄无处问,夕阳行客自徘徊。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广陵河上路,炀帝昔曾过。不见琼花发,犹传《玉树》歌。台荒衰柳在,宫废乱萤多。欲问前朝事,悲风起夕波。
帝里风光二月新,西湖几队踏青人。杏花时节偏饶雨,杨柳门墙易得春。或是或非尘里事,无穷无达醉中身。五陵年少夸豪举,寂寞诗家戴叔伦。
满合圆如玉箸匀,一开喜气顿生春。非君与我谁知味,俗客惟夸嗜八珍。
明艳注秋波。轻松绾髻螺。怕逢人、先敛双蛾。怯雨羞云情未稳,佳会少,远离多。梁绕忆清歌。兰舟肯再过。为他垂泪染香罗。欲倩鳞鸿将锦字,知别后,意如何。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