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古九十八首》

鼻孔辽天老古锥,入泥入水惊贫儿。
死中得活机锋疾,不断玄风彻紫微。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鼻孔辽天老古锥,
入泥入水惊贫儿。
死中得活机锋疾,
不断玄风彻紫微。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锥子,它的鼻孔高耸入云,似乎触及到遥远辽阔的天空。然而,它却被用来捕捉泥土中的小虫,甚至惊扰到贫穷的孩子。这个锥子在死亡中获得了生机,它的尖锐和敏捷的特性不断地挑战着神秘的玄风,直至深入紫微星区。

赏析:
《颂古九十八首》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一种反差强烈的景象。首先,介绍了一个古老的锥子,通过形容其鼻孔高耸入天,展示了它的庞大和古老的特点。接着,诗人转向描述这个锥子用来捕捉虫子的情景,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凸显了锥子的功能转变和表现出的不同特质。

在第三句中,诗人以意象的方式表达了锥子在死亡中获得活力的概念。锥子作为一个物体,本身并没有生命,但通过与死亡相结合,却展现出了生命力和活力。这种转折展示了锥子的神奇特性,使读者对其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最后一句以玄风彻紫微的形象来描述锥子的不断挑战和探索。玄风代表着神秘和深邃,而紫微则象征着高贵和神秘的星区。通过将锥子的力量与如此高尚的存在相联系,诗人强调了锥子的不可思议和超凡的特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一个普通物品背后的奇特和神秘之处。它引发读者对于现实和虚幻之间的界限的思考,并通过对比和象征来传递出一种深层次的诗意。

  • 《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

    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 《寄南岳诸道友》

    南望衡阳积瘴开,去年曾踏雪游回。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

  • 《古断肠曲三十首》

    催花一霎雨依微,芳迳泥香草色萋。可是一春天气冷,牡丹开了未莺啼。

  •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 《首尾吟》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诧老时。金玉过从旧朋友,糟糠欢喜老夫妻。瓦烧酒盏连醅饮,纸画棋盘就地围。六十六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 《念奴娇》

    天工谬巧,恁平地、推出崚嶒岩壁。虎跃龙骧飞凤翥,疑道补天馀石。洞壑穿云,来今往古,知是谁开辟。千年兰若,林峦隐映金碧。我兴邱壑尤长,朅来此境,惯蹑登山屐。适意人生随处好,何必岘南阳峄。谢傅东山,裴公绿野,俯仰俱陈迹。何如轻举,廓寥云外横笛。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