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烟爨苦凄凉,金灶峥嵘突尾长。
满箧香粳无处用,邮亭一饱待桄榔。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诗词:《书事二首》
北来烟爨苦凄凉,
金灶峥嵘突尾长。
满箧香粳无处用,
邮亭一饱待桄榔。
【中文译文】
北方的炊烟苦凄凉,
金灶高高耸立,尾部延绵不绝。
满满一箧的香米无处可用,
邮亭中等待着一顿桄榔佳肴。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孔武仲所作,通过描绘书事(即文书办公的情景),表达了对辛勤劳动的无奈和对寻求快乐的渴望。
首句以北方的炊烟苦凄凉为开篇,炊烟既象征着人们的辛勤劳作,也带有些许凄凉之感。作者用北来烟爨来形容这种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北方农民勤劳努力的场景。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金灶的峥嵘突出和尾部的长长延伸。金灶指的是用黄金制作的灶台,峥嵘突尾长的描绘则突出了它的高耸和庞大。这种描写暗喻了文书办公的繁琐和冗长,给人一种拖延的感觉。
第三句中,满箧的香粳却无处可用,暗示了劳动成果的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或者说书信往来的繁文缛节无法为人带来实质的好处。这种无效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前两句中的无奈情绪。
最后一句中,邮亭成了寻求快乐的去处,一饱待桄榔。邮亭是人们传递书信的重要场所,而桄榔则是一种口感麻辣的佳肴。这里,邮亭和桄榔象征着一种解脱和寻求快乐的渴望,人们在繁忙的书事之余,渴望能够得到片刻的轻松和享受。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书事的繁琐和劳动的辛苦,同时也抒发了对快乐的向往。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和对人类境遇的关注。
朝食糠,暮食糠,食糠不如彘与厐。君王雁鹜令,以粟甘易粮。吁嗟今茫茫,吁嗟何遑遑。
旧山临海色,归路到天涯。此别各多事,重逢是几时。江行晴望远,岭宿夜吟迟。珍重南方客,清风失所思。
[太簇为徵]周祀及轩,汉制中宫,汉制中宫。肸乡是屈,礼神以兄。我洁期壁,我肥斯性。神兮燕享,鉴观孔明。
小驱满砄是尘埃,逢好江山眼为开。贺老生涯鉴湖曲,希夷别墅白云堆。欲寻溪叟挐舟去,却被山灵勒驾回。忆共吟边曾有约,夜深应晤抱琴来。
龙宫海藏自分明,搕挢滩头一任倾。因果若还终不昧,政须防作野狐鸣。
匠氏构明堂,百材入斤斧。傥非豫章栋,冗长亦焉取。英英范与苏,器识兼文武。胡为先一州,不用作霖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