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城遥想催银箭,灯火相望人语断。
门外流尘任自高,中秋好月来相伴。
依楼委砌冰皎洁,射隙侵棂雪凌乱。
同僚二公迹见亲,相应顾影为三人。
吟咏清景临佳树,骨爽襟寒不能去。
颇疑宵梦到蟾宫,欲把秋毫分玉兔。
中山美酒生微波,银瓶快泻金叵罗,相邀一醉君如何。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试院看月呈子骏明叔》是宋代孔武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禁城遥想催银箭,
灯火相望人语断。
门外流尘任自高,
中秋好月来相伴。
这首诗词以禁城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中秋佳节时的美丽夜景。诗人远望禁城,心中期待着皎洁明亮的月光,如同银箭一般穿越夜空。灯火相互辉映,人们相对而坐,语言渐渐沉寂。门外的尘埃随风而起,自由自在地飘扬,而中秋的美好月光却陪伴在人们身旁。
依楼委砌冰皎洁,
射隙侵棂雪凌乱。
同僚二公迹见亲,
相应顾影为三人。
诗中描绘了楼阁上的冰凉和月光的明亮。楼阁依靠在墙上,冰的质地洁白明亮,射入窗隙的月光穿过窗棂,照耀在雪地上,形成了一片凌乱的光影。两位同僚与诗人相聚一堂,相互回应,互相倾诉情感,恍若三人同在一处。
吟咏清景临佳树,
骨爽襟寒不能去。
颇疑宵梦到蟾宫,
欲把秋毫分玉兔。
诗人沉浸在美丽的秋夜景色中,吟咏着美好的风景,站在美丽的树旁。诗人的身体感到清爽,衣襟因为寒冷而有些凉意,但他却不愿离去。他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幻觉,仿佛自己置身于蟾宫之中,想要将秋毫分离出来,以分别玉兔和月亮。
中山美酒生微波,
银瓶快泻金叵罗,
相邀一醉君如何。
最后,诗人描述了中山美酒,泛起微弱的波纹,银瓶中的酒像快速流动的金色瀑布。他邀请朋友一起共饮美酒,不禁问道:“君如何能拒绝我的邀请,一同畅饮到醉呢?”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描述禁城、月光、冰凌和美酒等元素,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景象,传递出了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的深深感受。整首诗词意境高远、雅致动人,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衣袂障风金镂细,剑光横雪玉龙寒。晴郊别岸乡魂断,晓树啼乌客梦残。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
南望衡阳积瘴开,去年曾踏雪游回。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
催花一霎雨依微,芳迳泥香草色萋。可是一春天气冷,牡丹开了未莺啼。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诧老时。金玉过从旧朋友,糟糠欢喜老夫妻。瓦烧酒盏连醅饮,纸画棋盘就地围。六十六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天工谬巧,恁平地、推出崚嶒岩壁。虎跃龙骧飞凤翥,疑道补天馀石。洞壑穿云,来今往古,知是谁开辟。千年兰若,林峦隐映金碧。我兴邱壑尤长,朅来此境,惯蹑登山屐。适意人生随处好,何必岘南阳峄。谢傅东山,裴公绿野,俯仰俱陈迹。何如轻举,廓寥云外横笛。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