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乳云腴拨不开,春风潋滟碧磁杯。
应无俗客烦敲臼,只恐东宫聘使来。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题四皓对奕瀹茶图各一绝》是宋代艾性夫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石乳云腴拨不开,
春风潋滟碧磁杯。
应无俗客烦敲臼,
只恐东宫聘使来。
译文:
坚硬如石的乳白云状物无法驱散,
春风吹过,碧色的瓷杯泛起涟漪。
应该没有庸俗的客人打扰着搅拌棒,
只是担心东宫派来的使者。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对奕瀹茶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清静宁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忧虑。诗中的石乳云腴和碧磁杯都是奕瀹茶图中的景物,作者以此来表现出清雅的氛围和艺术之美。同时,作者以应无俗客烦敲臼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希望远离喧嚣和烦扰。最后,作者还表达了对权力和世俗的担忧,担心东宫派来的使者会打破这份宁静。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雅致的茶图,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对静谧生活的向往。石乳云腴和碧磁杯的描绘,使整个诗歌充满了静谧、清新的意境。作者通过表达对俗世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他的心声。最后两句诗中的东宫聘使使整个诗意更加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权力和世俗干扰的忧虑之情。整首诗词以淡泊的情感和含蓄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清雅生活的追求,呈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境界。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杜宇啼时花正开。惨惨风林叫竹鸡,冥冥山路晓光微。尽在疏枝冷蕊中。一枝清峭临荒岸。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