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两瞳子,烂烂岩下电。
见尽天下人,不见自己面。
古哉容成侯,作我眼外眼。
我老得君照,君老还我见。
藓花绕背字痕青,仿佛阳冰八分篆。
神光一点未埋没,尤物千年几流转。
君不见扬子江心水如练,年年铸入凝阴殿。
后来血染江水浑,至今端午人闭门。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古镜词》是宋代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生两瞳子,烂烂岩下电。
见尽天下人,不见自己面。
古哉容成侯,作我眼外眼。
我老得君照,君老还我见。
藓花绕背字痕青,仿佛阳冰八分篆。
神光一点未埋没,尤物千年几流转。
君不见扬子江心水如练,年年铸入凝阴殿。
后来血染江水浑,至今端午人闭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古镜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的古镜被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成为了一种寓言的形式。
诗的开篇写道:“人生两瞳子,烂烂岩下电。”这里的“人生两瞳子”可以理解为人的双眼,而“烂烂岩下电”则描绘了光芒闪烁的景象,这是在暗示人生中的种种变故和光阴的流逝。
接下来的几句“见尽天下人,不见自己面。古哉容成侯,作我眼外眼。我老得君照,君老还我见。”意味着作者经历了世事的变迁,见证了许多人的生活,但却无法看到自己的容颜。作者希望古镜能够反映出自己的容貌,使他能够看到自己的年华逝去。
接下来的几句“藓花绕背字痕青,仿佛阳冰八分篆。神光一点未埋没,尤物千年几流转。”描绘了古镜上的纹理和字迹,这些纹理仿佛是阳冰所刻的篆字,青色的花纹和字痕使古镜显得古朴而神秘。古镜中的神光始终未被掩埋,尤物的美丽却在千年中不断流转。
最后两句“君不见扬子江心水如练,年年铸入凝阴殿。后来血染江水浑,至今端午人闭门。”通过描绘扬子江的景色,诗中表达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江水如练,清澈纯净,但后来却被血染浑浊。这里借扬子江来象征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衰,端午人闭门则暗示了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和眷恋。
《古镜词》通过描绘古镜的形象,折射出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与思考。诗中的古镜象征着历史和岁月,而作者希望通过它来寻找自己的容颜和年华的痕迹。
西风吹步上云衢,万竹深围一草庐。分付儿童勿轻剪,蜀溪风月正关渠。
白发儿随母,苍颜弟对兄。四休元易足,一笑更何营。论事丝弦直,存心镜面平。德人今已矣,谁与嗣乡评。
祷旱何妨抵死求,分明在处有神湫。只消一念精诚格,立使风雷布九州。
灵鉴匪远,诚心肃祗。是孙是享,俎实孔时。礼行乐奏,肸乡是期。云车风马,神其燕娭。
人物风流世所推,操持议论每清奇。自量才位难牟弟,故乞馀年请代之。
净明斋宿近初庚,西蜀东吴一世英。行径九盘山荦确,流泉百折玉琮琤。频飞兕斝颜俱渥,细听犀谈座为倾。觞咏直多幽兴足,未应不饮似公荣。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