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几山腰,地寻双海眼。
涧咽吕公泉,桥横蜀道几。
主人去不归,山空春事晚。
何时具蔬笋,开门延客饭。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茅山泼墨池庆云庵》是宋代刘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路转几山腰,
地寻双海眼。
涧咽吕公泉,
桥横蜀道几。
主人去不归,
山空春事晚。
何时具蔬笋,
开门延客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茅山泼墨池庆云庵的景象。诗人走过几座山脉,寻找着双眼如海的地方。涧水咽喉着吕公泉,桥横跨在蜀道之上。庆云庵的主人已经离去不归,山间春景渐渐消逝。诗人思索着何时能够品尝到新鲜蔬菜和笋子,期待着开门迎接客人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茅山泼墨池庆云庵的景色和氛围。通过描述山脉的转折和地势的变化,诗人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在描写水泉和桥梁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使人们仿佛能够听到水流的声音和感受到桥面的摇摆。在描写主人离去后的景象时,诗人运用了山空和晚春的形容词,传达出一种静谧和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食和客人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温馨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山水田园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感受,将读者带入了茅山泼墨池庆云庵的景致之中。同时,诗人对于山间寂寞和离别的描绘,以及对美食和人情的向往,使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竹色隐波流不去,莲香浮坐断还闻。诛茅结宇才方丈,占尽清风与白云。
万法都卢归一法,一法不知何所归。肚饥买个油糍吃,吃了油糍肚不饥。
尧女楼西望,人怀太古时。海波通禹凿,山木闭虞祠。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行云如可驭,万里赴心期。
小楼十日听雨卧,春云作团拂帘过。金黄杨柳晓初匀,雪白梨花春半破。东家胡蝶飞无数,西邻燕子归两个。玉关万里尺书稀,春风不似春愁大。
逸德狂情赖补苴,文君端合婿相如。白头曲里殷勤意,不愧先生谏猎书。
六钟翕协六变成,八佾徜徉八风生。乐九韶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